小康股份張興海:不依賴國家補貼 打造中高端電動車

(原標題:小康股份張興海:不依賴國家補貼 打造中高端電動汽車)

小康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張興海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能源革命、互聯革命和智能革命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驅動汽車產業全面升級與轉型,汽車產業面臨着新舊技術、產品和動能的變革。國家大力支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以及推進智能製造,已經上升爲國家戰略。小康股份的定位是要造不依賴於國家補貼的中高端電動汽車,目前公司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實現了整車、三電(電池、電驅、電控簡稱“三電”)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相關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從0到1”第三次創業

從沙坪壩的一家小彈簧加工廠,到一家市值過百億元的上市公司,33年間,是創新讓小康股份產生裂變式發展。

張興海用三次創業總結了33年小康股份發展的“大事記”。第一次創業是做汽車零部件,當時主要製造汽車座椅彈簧和洗衣機彈簧;第二次創業是做微型汽車;第三次創業則是做智能電動汽車,目前小康正處在第三次創業的進程中。

張興海說,在三次創業中,前面兩次我們都做到了行業領先水平。“第一次創業,我們率先填補了國內的一項技術空白。大家知道,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全自動洗衣機大都來自日本,每一臺全自動洗衣機的電器彈簧,起初都被國外企業壟斷,一根進口彈簧的價格超過1美元。後來我們研發並生產出了同樣性能的彈簧,價格只需要1元多人民幣。當時小康是國內唯一一家掌握此項技術的企業,一舉在該領域取得了行業領先地位。直到今天,這項彈簧技術仍然在被廣泛使用。”

2003年,小康股份開始第二次創業,主攻微型汽車,從零部件正式跨入整車行業。“經過慎重思考,小康沒有選擇切入轎車或者商用車起步,而是聚焦於微型車,品牌就是東風小康。東風小康是由小康股份和東風汽車攜手打造的一家合資企業,雙方各佔50%的股份,在經營過程中充分發揮小康作爲民營企業靈活高效的市場機制。到目前爲止,東風小康在微型車市場的份額始終保持在前三,在技術方面也處於第一梯隊。”

製造智能電動汽車,被張興海認爲是在做“從0到1”的第三次創業,因爲做電動汽車和原來做傳統汽車完全不同。

“好在我們在智能電動汽車方面雖然起步晚一點,但是起點高,我們定位要造不依賴於國家補貼的中高端電動汽車,要具有國際領先的三電核心技術。”張興海表示。今年4月10日,小康股份發佈了全新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賽力斯”,首款產品的價格爲27.8萬元-45.8萬元,主銷車型的價位在30萬元左右。“之前我們是做3萬元左右的微型車,而現在要做30萬元的電動汽車。”

創業33年來,張興海的夢想在變,從最初的“造車”,到後來的“造車,造更多的車,造更好的車”,但他的初心沒有變:聚焦實體經濟、堅守汽車產業。

電動化、智能化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已把新能源汽車提到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近年來,國家各部委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發佈了多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

張興海敏銳地察覺到,電動化、智能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大勢所趨。“企業發展一定要順勢而爲,所謂‘既要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順勢而爲就意味着做正確的事。”

因此,小康股份提出,將以新能源車爲戰略發展新方向,持續投入研發和資金。目前,小康集團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實現了整車、三電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相關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28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今年情況仍不容樂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1-8月,我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1%。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卻實現較快速度的增長。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79.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2.0%。

但在張興海看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模式是“政府+市場”,在產業發展的初期,政府的補貼能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市場推廣。在補貼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極快,銷量迅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已逐漸被市場認可。但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直至成熟,不能也不應該依靠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不斷的自我革新和技術迭代。

張興海稱,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優秀的技術資源,以確保解決電動車的安全以及其他各種問題。“爲了真正做好電動車,爲了確保產品一經推出就能樹立良好的品牌口碑,我們到有鳳凰的地方去築巢,在全球技術高地美國硅谷建立了研發中心。我們必須擁有先進的核心技術,才能推出優質的產品,讓消費者感受到符合中高端品牌定位的產品性能。”

“公司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就是響應國家對於新能源發展、環境保護的總體規劃以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並不是爲了獲取新能源汽車補貼。因此,新能源汽車補貼退補對於公司未來發展並沒有影響。”張興海表示。目前,金康SERES電動汽車的上市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SF5正處於預定階段,預計年內可批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