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來勢洶洶、在華挑戰加劇,特斯拉遭華爾街看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植文 上海報道

3月28日,小米SU7以21.59萬元的起售價正式上市,並高調對標特斯拉Model 3。

當晚,在小米汽車客戶端被擠爆、創始版售罄之時,在地球的另一端,華爾街機構不留情面地將特斯拉目標股價下調,當日特斯拉股價下跌2.25%。

其中,德意志銀行將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從218美元下調至200美元,連長期看多特斯拉的來自美國投行Wedbush的知名分析師Dan Ives也將特斯拉目標股價由315美元下調至300美元,“Q1對特斯拉而言是一場‘噩夢’。”華爾街機構對特斯拉的看空紛紛指向電動汽車市場需求低迷以及來自中國市場的競爭加劇和“價格戰”持續不斷,特斯拉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個星期前,有消息傳出特斯拉中國將在4月1日漲價,其中,Model Y車型售價調高5000元,同時現行的官方現車保險補貼等政策也於3月31日到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從官方途徑證實了該漲價傳聞。

彼時,小米汽車CEO雷軍還在微博上毫不吝嗇對特斯拉的溢美之詞:“特斯拉太牛了,真心佩服:目前的電動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只有特斯拉敢漲價。”不過,營銷大師雷軍怎會放過爲小米SU7上市鋪墊的機會?這篇微博的後半段寫道:“小米SU7標準版,配置遠超Model 3,用料紮實。”

這正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危機的縮影,作爲行業標杆,被後來者們對標甚至趕超。小米汽車的發佈無疑加劇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程度,事實上,小米SU7施壓的不僅僅是Model 3,而特斯拉麪對的勁敵也遠不止小米汽車。

在反向漲價背後,“特斯拉賣不動了”仍是核心關鍵。產品換代週期太長,產品矩陣較爲固化,然而在相同的價格區間已經有太多品牌通過“卷價格”“卷價值”的方式虎視眈眈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特斯拉降價前闢謠或三緘其口的輿論操作手段不同的是,特斯拉的每次漲價都提前得到了官方的證實,並配有官方傳播,阻擊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在傳播節奏上也預留了足夠的時間給觀望者。

今年開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大跌近30%。同期,特斯拉在消費終端市場的表現也迎來了“至暗時刻”,全球銷量增速明顯放緩。此前摩根斯坦利將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量預測值由46.94萬輛下調至42.5萬輛,2024年的預期值也從199.8萬輛降至195.4萬輛。受美聯儲長期維持高利率的預期影響以及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仍存在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距,消費者需求逐漸疲軟。

而在中國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內卷”則是特斯拉麪臨的另一難題。今年開年以來,特斯拉故技重施開啓降價,但隨着“價格戰”越演越烈,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特斯拉已降價三次,今年1-2月,特斯拉中國零售銷量爲7.0萬輛,市場份額爲6.6%。儘管同比增長15.2%,但根據三月前三週的表現來看,特斯拉的降價逐漸失去吸引力,而一季度交付量極有可能同比下降。爲及時調整三月交付情況,特斯拉不得不以“漲價”的舉措刺激銷量在3月底實現提升。

在中國市場釋放漲價信號之前,特斯拉在本月中旬已在歐洲和北美先後漲價。美國當地時間3月12日,特斯拉將Model Y後驅版和長續航版的售價上調了1000美元。3月15日,再度宣佈北美市場Model Y車型售價將於4月1日再次上漲1000美元。次日,特斯拉宣佈,於3月22日將在多個歐洲國家提高其Model Y電動汽車的價格,漲幅約爲2000歐元。

此外,有外媒指出,在電動汽車銷售增長乏力、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特斯拉從本月初便開始減少上海超級工廠的產量。據報道稱,特斯拉指示其上海工廠的員工每週減少1.5天的工作時間,以此減少Model Y和Model 3的產量,目前還未有恢復正常生產的通知。數據顯示,今年1-2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批發銷量爲13.18萬輛,同比下降6%。

不過,早有業內人士指出,特斯拉通過降價、漲價等調價手段影響銷量的效應越來越低。

今年1月,特斯拉曾指出由於專注於下一代電動汽車的研發與大規模生產,今年的銷售額增長速度將明顯下降。並且罕見地未公佈2024年的交付預期,汽車業務前景不明擊垮了投資者們的信心。儘管特斯拉也渴望通過第二曲線——人工智能技術來挽回股價,爲此馬斯克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非人們所謂的汽車製造商。”但顯然,資本市場目前並不買賬,至少在現階段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仍然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