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1000天 雷軍:不拍友商“截胡”技術 售價9.9萬“不可能”

財聯社12月28日訊(記者 徐昊)投資超百億、歷時1003天,小米汽車終於“駛出來”。

12月28日,小米汽車召開技術發佈會,首款量產車SU 7也首次以實車亮相。在這場技術發佈會上,小米汽車着重介紹了基於摩德納平臺架構下電動化、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三方面的技術。同時,這場以“跨越”爲主題的發佈會,也展示了小米作爲科技公司,圍繞着“人車家”的生態佈局。

在多重自研技術的加持下,這款定位爲“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被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稱爲“媲美保時捷、媲美特斯拉”的“能承載大家所有嚮往的夢想之車”。雷軍更是自信地稱,“不怕友商截胡技術,首款產品必須成功。”

作爲一款電動智能車,電動技術是其基礎,小米發佈了三項“硬核”技術,包括小米超級電機、CTB一體化電池技術以及9100噸一體化大壓鑄設備集羣系統。

即將搭載在量產車上的小米超級電機V6、V6s,轉速達到21000rpm,峰值扭矩達到500N.m,峰值功率爲275kW,功率密度爲6.78kW/kg,分別與聯電和匯川聯合開發。在2025年上車的V8S超級電機,轉速達到27200rpm,最大馬力達到578ps,峰值功率爲425kW,峰值扭矩達到635N.m,最高效率爲98.11%,功率密度爲10.14kW/kg。同時,小米超級電機已經開始預研下一代技術,採用碳纖維激光纏繞工藝,轉速達到35000rpm。

同時,作爲目前最爲流行的CTB一體化電池技術,小米也進行了自研。其CTB電池包體積效率達到77.8%,最高電量達到150kWh,CLTC續航爲1200+km。小米同時首創了電芯倒置技術,快速向下釋放熱量以保證安全。在冬季續航方面,小米採用雙能熱泵,一熱多用,直供乘員艙,三熱源逐級加熱技術,串聯了電機產生的餘熱,運到成員倉,電池包最大加熱功率18kw。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與寧德時代合作生產電芯,並自建了電池包工廠。

在一體化壓鑄方面,特斯拉作爲這一技術的開創者,也成爲衆多車企的對標對象。小米發佈的自主設計的9100噸一體化大壓鑄設備集羣系統,實現小米汽車後地板72個零件合一,焊點減少840個,減重17%,同時生產工時減少45%, 比特斯拉Model Y後地板的投影面積大17%。此外,小米自研小米泰坦合金材料,以與壓鑄工藝相匹配。

在自動駕駛方面,小米汽車在發佈會上展示了三個重要的場景,包括領航、代客泊車和超窄機械庫入位。小米自動駕駛創新了變焦BEV、超分辨率佔用網絡以及道路大模型等自動駕駛技術,同時在小米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下,搭載兩顆NVIDIA DRIVE Orin ,508 Tops算力芯片,以及1顆激光雷達(一體式)+11顆高清攝像頭+3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

“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第一期總投資達到33億元,目前已經追加到47億元,其自動駕駛的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雷軍給小米的自動駕駛設下了KPI,“明年年底開通100個城市NOA。”

作爲科技公司,小米在智能座艙方面更爲擅長。全車搭載5塊屏幕,包括了16.1英寸3K分辨率16:10中控生態屏、56英寸超大擡頭顯示屏、7.1英寸翻轉式儀表屏以及後排座椅可以懸掛的平板。智能座艙搭載驍龍8295座艙芯片,保證了座艙系統的穩定性和流暢性。

同時,小米還將“看家本領”澎湃 OS上車,爲用戶提供了與手機平板一樣的交互體驗,這也是小米汽車智能座艙實現人車家全生態的基礎。小米汽車可以實現手機車機跨端無縫連接,實現手機應用秒變車機應用。

“隨着即將發佈的小米汽車,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正式閉環,迎來了‘跨越’一刻。”雷軍表示,“小米做汽車有很多天然的優勢,因爲今天智能電動汽車的本質就是汽車工業跟消費電子工業的整合,是一個大融合,所以進入汽車行業對小米來說有挑戰,總體來說難度可控。”

在發佈會下半場,小米也對首款量產車進行了“預發佈”。按照此前計劃,小米SU7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對於售價,儘管目前行業有猜測其在20萬元上下,但雷軍表示,定價方面,小米 SU7“確實有點貴”,但是“有理由的貴”,“不要再說9.9萬元了,14.9萬元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