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註定衰敗,業主怎麼自救?

是個樓房就有壽命,畢竟樓房只是水泥鋼筋,不是大陸山體,就算是山體也會風化,何況是鋼筋水泥?

如果沒有人的干涉,不出百年,現代化的小區就住不了了。看起來單元房的壽命很短,實際上這已經是人類目前能搞出來的壽命最高的低成本住宅建築了。

古代的土房子如果沒有人的維護,倒塌的更快。石頭房子倒是質量好,能存在幾千年,但是石頭房子的問題就是成本高,大規模建造不了。

沒有辦法,只能用水泥這種類似於人造的石頭。時間久了就有老化的風險,前段時間有網友擔心,高層住宅要變成貧民窟,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因爲高層看起來難以維護,但是中底層建築也沒有那麼好維護,要變成貧民窟也是一起,哪有隻有高層變貧民窟的道理?

房屋老化,事情在我國就不是居民家庭可以解決的問題,我國大搞城市建設的時候,沒有按照日本的一戶建或者美國的郊區大房子來搞,畢竟美國的房子很多都是木製的,成本雖然低廉,不隔音,住着也不舒適,但是美國房子和房子的距離遠,也能解決問題。

日本的房屋密度雖然大,但是日本的房子質量好,平均下來建築成本不低。我國選擇的模式,是集中土地出讓,最後修建高層或者低密度住宅。

這就導致美國和日本的居民可以實現一戶維護自己的房子,但是我們實現不了,因爲高層不是一戶,居民只知道自己有權利,就算是特別關心小區的公共事務,但是處理高層住宅樓的知識和能力一定缺乏。

再加上房子有問題,業主之間總是難以協調,加個電梯就難上加難,更別提後面的維護,有人要賣房搬走,有人要留下養老,訴求都不統一,難以進行內部協調。最後就導致光靠業主搞不來。

交給社區也不行。我們國內的社區,基本上以自然小區爲基礎,結合幾個或者單獨一個小區來劃分,叫做社區,其實類似於基層政府的派出機構,只不過沒有編制,也沒有執法權,單純是用來辦理基層羣衆日常事務。

所以一旦遇到不日常的事務,就解決不了了。基層政府只讓社區幹活,不給社區權力,那自然解決不了問題。

不是說基層政府就能解決問題,還能解決好,基層政府頂多能解決,但是解決不了多好,總是避免不了有人吃回扣,凡是基建,必有回扣,都快成了羣衆全都知道的事情,油水就在那裡,無非是誰吃。

不要想辦法解釋問題,要想辦法解決問題,道理都會講。最後一定是高預算辦小事,事情能辦,但是花了冤枉錢。

房子總是會迴歸到一戶建的模式,最後總是隻有少數人住高層物業管理齊全的公寓,西方成熟的模式最後發展到了這裡,法國也不是沒有大拆大建,拿破崙三世就搞過,如今兩百年過去,還是回到了日本的模式。最後的解決,無非是交給時間解決,然後說走了一些彎路。

無非是能交齊物業費的小區少走點,不能交齊的多走點。總之,長時間來看,都能住上一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