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生喊「眼睛好乾」乾眼症年增10% 3人就有1人中
如果已有乾眼症,騎機車時眼睛長期吹風可能會讓症狀更加惡化,建議配戴包覆性強的防風眼鏡。(圖/記者黃鵬傑攝)
熱門實境秀《黑白大廚》冠軍、評審猛眨眼,疑似有乾眼症症狀,事實上,隨着3C產品普及,乾眼症已成爲困擾民衆的常見文明病,甚至出現年輕化趨勢,醫師透露,竟有小三患者因眼乾而就醫。另外,廣大機車族也要當心,因爲眼睛長期接觸風、空污,也容易讓乾眼症更加惡化。
依據美國眼科學會估計,全球約有3.4億人罹患乾眼症,光是美國就約有2,000萬名患者,臺灣也不例外,根據健保署統計,乾眼症發生率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近20年間每年患者增加人數從38萬人,大幅上升至70萬人,臺灣乾眼症盛行率高達30%,每3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推估約有700萬人飽受乾眼症所苦。
林口長庚研究團隊更針對1997至2013年臺灣健保資料庫中的乾眼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暴增53倍,而且確診時大多已出現角膜損傷的情形,風險較年長患者增加6.66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
「年齡雖然是乾眼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並非絕對,臨牀上看到很多年輕人病況比老人家更嚴重!」朝沐和安診所院長、眼科醫師陳韻臻透露,這與使用3C產品年齡逐漸下探有關,遇過最年輕的乾眼症案例是小三學生,自述眼睛乾澀不舒服,另一個小六學生則是眼睛幹到角膜已破皮。
「過去幾乎不會有年輕的乾眼症患者!」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啓欽教授說表示,林口長庚研究團隊發表於美國眼科醫學會的期刊報告卻發現,1998年時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僅佔0.01%,但2013年時卻暴增爲0.53%。
正常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淚液層,由外而內分別爲油脂層、水液層、黏液層,經由眨眼的動作而均勻分佈,形成一個潤滑保護膜,如果有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佈不均勻,都會造成乾眼症,因此乾眼症成因可分爲缺水型、缺油型、缺黏液型,其中缺油型乾眼症最常見,大多與瞼板腺功能障礙相關。
孫啓欽教授說,一般來說每分鐘應該眨眼10~12次,每次眨眼就能刺激淚腺分泌,而使用3C時由於眼睛緊盯螢幕,就會減少眨眼次數,長期下來就會增加罹患乾眼症的機率。
乾眼症的症狀千變萬化,包括畏光、疲勞、流淚等,多數人不容易立刻察覺。(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體質也是原因之一!」陳韻臻表示,如果屬於易發炎的體質,眼瞼的瞼板腺也容易發炎,當影響分泌油脂的功能時就會造成乾眼症。「但乾眼症的症狀其實千變萬化,除了較常見的眨眼,還會視力模糊、眼疲勞、刺痛、畏光、分泌物、流淚等,有些人不會聯想到自己罹患了乾眼症。」
若是在不知罹病的情況下,長期騎機車讓眼睛接觸強風、空污,都可能進一步讓乾眼症更惡化。「例如新竹的乾眼症患者比例就很高,除了多是緊盯電腦螢幕的工程師族羣之外,也和新竹風勢強勁有關。」陳韻臻建議機車族選擇有面罩的安全帽,或是配戴具有包覆性防風眼鏡來保護雙眼。
想要治療乾眼症,必須多管齊下、內外調理。「首先要就醫確認乾眼症原因,如果屬於最常見的缺油型乾眼症,平常可熱敷眼睛軟化異常油脂,幫助維持瞼板腺通暢,也可以多點人工淚液維持眼部溼潤,避免因長期乾燥引發的慢性眼表發炎。」陳韻臻說,平時使用3C產品時則要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抗疲勞的多焦眼鏡或防藍光眼鏡,儘量減少眼睛的負擔,同時使用20~60分鐘就要看遠方讓眼睛放鬆。
如果需要進一步治療,可以採用乾眼針疏通術,利用瞼板腺探針、瞼板夾、顯微刮刀、震動儀清潔儀等疏通瞼板腺。「另外,也可搭配使用用光熱儀器如全脈衝、ㄧ般脈衝或熱脈動儀,同步疏通瞼板腺及促進腺體分泌正常化。」
不只如此,飲食習慣也要調整。陳韻臻建議多補充魚油、維生素D、抗氧化營養素等,同時也要多運動、睡眠充足,才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減少乾眼症機率。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