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國手接班人 點亮東北我的家
「小小國小接班人∙點亮東北我的家」營隊爲偏鄉孩子拓展職業視野、參與社會議題。(圖/大聯大提供)
偏鄉人口外移下,孩子普遍不易接觸各類型職業,職涯發展難免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就算讓孩子體驗多元職業技能,能否也同時爲永續議題作出貢獻呢?
財團法人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大聯大教育基金會、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在東北角瑞芳區舉辦「小小國小接班人∙點亮東北我的家」營隊,邀請臺灣的國際級技職國手帶領孩子參與家鄉改造,除了拓展孩子的職業視野,孩子們也主動成爲有力量的行動者,一起幫地球永續找解方。
「希望讓孩子瞭解技職可以幫助人們做什麼事,同時啓發關注環境的意念。」大聯大控股永續長曾國棟說,趁孩童時期播下良善小種子,有助解決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大問題。
大聯大控股是亞太區最大的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永續長曾國棟自己也是工程背景出身,深刻感受在技職領域做好永續理念的傳承,對環境的重要性,他更特別重視技職人才議題;而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的創辦人黃偉翔,長年倡議用技職力與社會對話,雙方理念一拍即合,共同跳出來爲臺灣永續找解方。
「小小國小接班人∙點亮東北我的家」營隊爲偏鄉孩子拓展職業視野、參與社會議題。(圖/大聯大提供)
東北角瑞芳海邊,伴隨優美風景的,是源源不絕的岸邊垃圾。2018、2019年連續兩年甚至遭環保團體評爲全臺「最髒」海岸線。儘管每年區內鼻頭、濂洞國小,欽賢國中、瑞芳高工4所學校師生拚命淨灘,廢棄物仍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由於地處偏鄉,人口外移嚴重,在地學生的家長大多從事當地漁業、服務業,職業類別單一,「孩子們的職業視野限縮,想做別的職業又缺乏信心」欽賢國中校長林才乂憂心地說。
「最髒的海岸線」與孩子「可能受限的職業視野」,一般人認爲毫不相關兩個議題,卻讓曾國棟和黃偉翔找出連結契機,希望能借機會引導孩子既體驗技職教育,也運用所學參與環保議題。
●改造水湳洞候車亭 關注環境+技職議題
濱海公路濂洞灣路段旁,依山勢層層搭建的十三層遺址映對着陰陽海,美景得天獨厚;但附近海岸線,海廢大量堆積,優美景緻充斥垃圾,簡直大煞風景。
難以置信的環境反差,讓人看了直搖頭;而隔着馬路旁的水湳洞候車亭雖於2019年重建爲觀景臺,但簡潔的鋼筋混凝土造型,仍欠缺美感和在地特色。
Skills for U創辦人黃偉翔發現了問題,邀請大聯大一起共商改善良方,最終決定,不如帶領孩子淨灘,再透過技能將廢棄物加工成爲藝術品,裝置候車亭。這麼一來,孩子就能既關注環境議題,又拓展技職教育視野。
Skills for U創辦人黃偉翔說,國際比賽得獎的技職國手擔任教練,能讓孩子明白學技能也能站上舞臺發光發熱。(圖/大聯大提供)
●傳承!頂尖技職國手帶孩子建造裝置藝術
立意雖佳,但難題馬上浮現,要找誰帶領才能讓孩子體會技能解決社會問題的魅力呢?
「就找來國際比賽得獎的技職國手擔任教練吧!」黃偉翔說。學技能也能站上國際舞臺發光發熱,要讓這個很棒的理念在孩子心中發芽。
擔任教練的國手包括,國際技能競賽設計技術金牌的黃於貞、廖羿婷、油漆裝潢銀牌吳將、電器裝配優勝張哲瑋,全國技能競賽電器裝配金牌劉慶豐,每一位都是征戰無數的頂尖技職國手。
營隊活動當天,天時、地利俱足,加上國手教練領軍;但在過程中,從教導孩子使用工具機、各式器具,將廢棄漁業浮球、塑膠空瓶……彩繪之後連結電力和燈光系統,每一個過程重頭教起,非常考驗教練耐心與孩子的自信。
「蠻頭痛的,有的孩子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一直搞怪」吳將笑着說。最後終於發現,耐心理解孩子心中想法,持續給予引導和肯定,他們就會很認真;也有孩子一開始彩繪時怯於下筆,眼尖的教練發現了,拿出看家本領示範,建立孩子的自信,順利完成作品。
海底生物想得到,卻畫不像;電線佈局既講求效率,又要顧及美觀;懸掛位置要能讓抓住遊客目光,又不能破壞建築結構……這些相互衝突的實務挑戰,教練毫無保留地傳承精彩實戰經驗,讓孩子真心信服技能解決問題的能耐。
浮球寫上九份、瑞芳,畫上海浪、海底生物,顯見孩子對家鄉環境的美好期盼。(圖/大聯大提供)
「以前只在學校學習理論,現在是實地完成作品,感覺很不錯」瑞芳高工學生林修宇充滿自信地說。而最令教練感動的是參與的同學的愛鄉之心,有人在浮球上寫九份、瑞芳,或者畫當地海底生物,融入心中期盼的美好環境,「他們很直接聯想到,正在爲了家鄉做出貢獻」教練張哲瑋印象深刻。
兩天一夜活動,瑞芳區20位國小、國中、高工學生,10多位學校師長,5位技職國手,以及大聯大資源投入,嘗試串聯「環境永續」和「技職傳承」這2個社會議題,「讓孩子透過環境行動,明白走技職之路不難,更是支撐臺灣社會的驕傲」黃偉翔強調。
儘管營隊活動圓滿落幕;然而,如何讓社會關注和資源源源不斷注入,纔是長期挑戰。「我們投入資源,更希望拋磚引玉,結合非營利組織、技職教育工作者、學校一起行動」曾國棟強調。
黃偉翔也認爲「企業才知道所需要的人才素質,能夠精準提供非營利組織運作方向,雙方共同倡議纔會更接近社會需要」。非營利組織結合企業視角共同倡議,已是大趨勢。
面對永續議題,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共行共創更大效益。大聯大的下一步「把產業客戶供應商的資源帶進來,透過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實踐ESG理念,一起讓社會朝永續發展」曾國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