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腦中風可能是心房「小洞」作祟 封堵缺口後複發率低

醫生使用心導管手術患者心房上的卵圓孔封堵起來。(圖/臺中榮總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張舒芸綜合報導

一位49歲的男性清晨起牀後突發視線模糊,送醫後發現是梗塞性腦中風,另一位58歲男性中風患者是突發性眼睛上吊及抽筋,兩人平時都健康無慢性疾病檢查發現兩人左心中膈皆有一個小洞叫卵圓孔〈PFO〉,小兒心臟醫師以封堵器將卵圓孔封堵起來,整個手術過程約30分鐘,恢復良好且複發率低。

根據文獻報導,高達25%的人可能在心房中膈上有一個卵圓孔,而25%的缺血性腦中風是不明原因的,而在這些不明原因的腦中風病患中,將近一半的病患有卵圓孔。心房中有一個小洞平常不會有症狀,但是當靜脈中有血栓時,血栓可以經由卵圓孔經過左心房、左心室動脈到達腦部阻塞動脈造成腦中風。

▲卵圓孔小於0.5公分,病患平時沒有症狀,一旦靜脈中有血栓時,可能造成腦中風。

臺中榮總腦中風中心統計自104年至106年的梗塞性腦中風個案,自不明原因的梗塞性腦中風個案中共篩檢出16位PFO個案。平均年齡爲51歲,其中男性佔75%、女性佔25%,大多沒有顯著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抽菸等。

傳統的抗血小板藥物對這些PFO個案的治療效果不佳,中風複發率很高, 因此,臺中榮總小兒心臟科與腦中風中心合作,針對初步檢查無顯著潛在原因的梗塞性腦中風個案,進一步執行全自動穿顱都普勒超音波氣泡偵測,偵測靜脈中的小氣泡是否可能跑到腦部血管中,對疑似有卵圓孔的患者,進行心導管檢查及治療。

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林明志表示,卵圓孔的心導管檢查及治療,採用心臟內超音波導引,病患無須爲了痛苦的食道超音波而接受全身麻醉。在局部麻醉後,由腹股溝之股靜脈放入心導管,以封堵器將心房上的卵圓孔封堵起來,整個手術過程約30分鐘,數後平躺6小時後就可以下牀走路,不會延誤復健的進度。卵圓孔封堵後,中風的年複發率不到百分之0.5,有效的預防中風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