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做好一件事,就不怕孩子厭學、追星,孩子越長越優秀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孩子做事沒有動力,遇到困難就放棄怎麼辦?

孩子盲目追星,浪費時間浪費錢。不肯把心思放到學習上怎麼辦?

上面這三個問題,相信困擾了很多家長。我們願意花錢、花時間培養孩子,就怕孩子自己不肯學。

身邊也不是沒有那種有目標,有理想,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的“別人家的孩子”,比如電視劇《大考》裡的周博文。

即使大年三十,他也沒有給自己放假,依舊埋頭刷卷子。未來想上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他都考慮得很清晰。

壓力大的時候不是像爸爸一樣打遊戲,逃避現實,而是選擇了夜跑,既釋放了壓力,又鍛鍊了身體,強健了意志。

爲什麼同樣是孩子,彼此之間的差距會這麼大呢?

其實關鍵並不在於別人家的孩子有多聰明、多勤奮,而在於他們有一個普通孩子不具備的東西,那就是志向。

小樣今年上二年級,我看到他的語文課本里寫着這樣一句話: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

類似的還有《後漢書》裡寫道的“有志者事竟成”,諸葛亮說的“志當存高遠”,以及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下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這些話傳達的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立志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可能這樣說,你還感受不到“志向”對一個人的強大影響力。

那不如想象一下,現在領導給你安排了一項任務,需要你每天加班加點,非常辛苦才能完成,你內心想做這件事嗎?

一定不太願意,對嗎?面對困難和麻煩,誰都會有點排斥。

過了一會兒,領導過來告訴你,“剛纔忘了跟你說,這個項目完成得好,就給你10萬元獎金,好好幹!”

現在,你願意做這個項目嗎?我猜你內心一定是躍躍欲試,充滿幹勁,辛苦什麼的已經不重要了,對吧。

要是我們再換一個版本。領導過來告訴你,項目做成後獎金不多,但是能讓1萬個貧困的孩子上學,或者能救治1萬個生了重病的孩子,你願意做好這個項目嗎?

我相信即使沒有錢,你也非常願意奮力一搏,因爲這份工作很有意義。而這正是志向帶給我們的無窮動力。

對一個普通的孩子來說,他每天體會到的只有讀書的辛苦,當然會覺得枯燥、無聊。

既沒辦法全身心投入地去學習,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比如追星、刷小視頻、玩遊戲等。

反觀一個有志向的孩子,因爲他已經知道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是什麼,所以他會把學習看成是實現目標的途徑。

就像我們要去山頂,那麼沿着山路往上爬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有了理想的指引,路途中的辛苦就不那麼辛苦了。

對孩子來說,小學階段不只是他開啓學習生涯的階段,更是他樹立志向、形成價值觀的重要階段。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持續地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就要在小學階段做好一件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和理想,給他一個努力學習的理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陪孩子閱讀名人傳記。

最近這幾個月,我就陪小樣讀了好幾本名人傳記,感觸真的太深了。

以前,我只知道這些偉人的名字,和他們的傑出貢獻。

比如愛迪生髮明瞭白熾燈,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伽利略使用望遠鏡探索宇宙,達芬奇創作了《最後的晚餐》與《蒙娜麗莎》。

可是除此之外,我對他們就一無所知了。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成長的,爲了取得這些成就,遭遇了哪些阻礙,又如何爲了理想堅持到底。

因爲不知道這些過程,所以這些偉人於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絲毫起不到激勵我的作用。

直到我和小樣一起讀了他們的傳記,“陪着”他們走過了坎坷卻輝煌的一生,才終於體會到了熱血沸騰的感動。

如果能早一點讀到這些故事,我想學生時代的我一定會更努力一點,離我的夢想也會更靠近一點。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現在能讀到這些故事,於我而言也不晚。於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相遇。

下面,小樣媽就來分享一本剛給小樣讀過的名人傳記——《達·芬奇》。

這是一本漫畫版的名人傳記,介紹了達芬奇從出生到去世的整個歷程。特別適合小學生閱讀。

每個階段最重要的事件,書裡都一一呈現了。並且經過教育專家、歷史學者和翻譯名家的審定,確保孩子讀到的所有內容都是真實可靠的。

因爲採用了漫畫的形式,孩子很容易被畫面和情節吸引,讀起來特別有代入感,很容易形成對達芬奇的親切感和敬佩感。

分享書裡的幾個重點內容。

你或許知道,達芬奇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過人的繪畫天賦,但很多人不知道,正是這種天賦,導致達芬奇5歲時就和媽媽分開。直到媽媽去世,他們都沒有再見過面。

爲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因爲達芬奇的媽媽出生卑微,達芬奇的爺爺並不同意達芬奇父母的婚事。所以達芬奇出生後,一直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雖然生活拮据,卻過得很幸福。

可是沒想到,達芬奇的繪畫天賦太引人注目了,人人都誇他是神童,爺爺自然也不例外。

於是,爺爺便提出把達芬奇接回身邊照顧,小小年紀的達芬奇只能忍痛和媽媽分離。

雖然身世很悲慘,但達芬奇對待繪畫一直是極度認真和投入的。

20多歲時,他替老師完成《基督受洗》最後的部分。因爲遭人嫉妒,畫在即將完工時被毀了。

達芬奇當時非常氣憤,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頂着巨大的壓力,不吃不喝,通宵達旦地重畫,終於在截止日前交出了令人驚豔的畫作。

他畫的兩個小天使甚至蓋過了老師的光彩,讓老師都自愧不如。

在爲弗朗切斯科塑造銅像時,爲了創作出最好的作品,達芬奇到處寫生騎士和馬。

因爲銅像太大,沒有人肯承包鑄造的工作,他就自己設計熔鐵爐和鼓風機。

在達芬奇的字典裡,彷彿從來就沒有“放棄”這兩個字,有的只有“精益求精”。

因爲他的這種精神,不管是弗朗切斯科銅像,還是《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都成爲了震驚世人的名作。

不僅如此,達芬奇還把他的天賦和努力運用到了其他方面,成爲了世間少有的全才。

不管是繪畫、雕刻、建築、音樂,還是數學、生物、物理、天文,他似乎什麼都會,而且樣樣精通。

達芬奇去世後留下了超過6000頁的手稿,據說其中關於解剖的素描和筆記就有幾千張。如果這些內容能及時發表,現代醫學的發展有望提前近百年。

達芬奇一生孤獨,無妻無子,67歲就逝世了,但他卻在自己並不算長的生命裡爲人類文明留下了無數瑰寶。

他曾對徒弟說過:完全白費的一生纔是漫長的。你要好好地充實自己,人生其實很短!

這句話特別適合送給孩子,還有我們自己。

童年很短,不要全部花費在學習上,也要做一些能充實孩子精神世界的事,比如閱讀、參觀、旅行、實踐等。

不要忘了多陪孩子讀一讀名人傳記。讓孩子和偉人做朋友,提高學識修養,從小立下志向。

那樣的話,你還用得着擔心孩子厭學、追星,蹉跎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