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鷗繁殖季將至 臺東環團守護育嬰地

候鳥小燕鷗每年在臺東出海口沙礫地上繁殖,環團呼籲一起守護鳥兒的育嬰地。(莊哲權攝)

夏候鳥小燕鷗每年在臺東出海口沙礫地上繁殖,環團呼籲一起守護鳥兒的育嬰地。(莊哲權攝)

夏候鳥小燕鷗每年在臺東出海口沙礫地上繁殖,環團呼籲一起守護鳥兒的育嬰地。(莊哲權攝)

夏候鳥小燕鷗每年在臺東出海口沙礫地上繁殖,環團呼籲一起守護鳥兒的育嬰地。(莊哲權攝)

「守護鳥兒的育嬰地!」「一起來護蛋護雛、護鳥!」「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不捕捉。」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臺東縣野鳥學會共約20 餘人喊着口號,今天在知本溪口北岸沙灘豎立宣傳海報,嚮往來沙灘民衆宣導「遵循規畫車道」,避免在鳥類繁殖季期間,驚擾威脅產下鳥蛋和剛孵化的雛鳥

臺東縣野鳥學會理事長吳志升表示,每年夏天月會有小燕鷗、南亞夜鷹和小云雀等6種以上的候鳥及留鳥,會在臺東砂礫灘和濱海植被區進行繁殖,而知本溪口南北兩岸更是牠們傳宗接代的熱區

其中,列爲二級保育的小燕鷗遠南半球飛越3000多公里,到臺東沙灘來繁下一代,這裡就是他們的故鄉,雛鳥從一生下來就會走路,牠們必須在2、3個月內迅速長大,並且要強壯到擁有可以飛回到南半球的體力

但是牠們從孵蛋到育雛都暴露在沙地上,要面臨蛇、猛禽野狗野貓天敵威脅,更有颱風海水倒灌、烈日考驗 ,加上不少四輪傳動車輛在沙灘上橫衝直撞,造成更多人爲干擾,過程中危機重重。

爲了避免「蛋蛋的哀愁」,環團發表「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不捕捉」的護雛宣言,並立起宣導指示牌,呼籲車輛放慢速度,遵循規畫車道,以免輾壓巢蛋與雛鳥,大家一起守護牠們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