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割喉案少年曾受家暴 專家:研究曝恐增施暴傾向

新北市日前發生國中生割喉案件,經瞭解,該案案家本就屬於社政體系保護服務對象。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市日前發生國中生割喉案件,受害少年昨天去世。涉案少年則被爆出纔剛從觀護所離開,各界質疑「社會安全網」已經出現漏洞。經瞭解,該案案家本就屬於社政體系保護服務對象。專家表示,曾遭受暴力、目睹暴力的孩童,未來施暴的機會也會增加,惟涉案少年與暴力組織、宮廟來往,社政體系即使有開案,社工恐怕也難介入輔導。

據瞭解,案發前涉案少年家庭即屬「社安網計劃」脆弱家庭,且於保護體系中接受服務,雖進入司法體系,但保護服務、脆弱家庭等社政支持並未結案。知情人士指出,此案凸顯社安網網絡合作的重要性,少年輔導體系、校園三級輔導等體系,互動應更緊密,避免兒童、青少年陷入風險、做出衝動行爲,留下遺憾。

一位熟諳社安網運作的工作者則表示,本案關鍵是社安網體系轉銜之間需再強化,涉案少年由司法體系的觀護所迴歸學校、社區,依法會有少輔官持續協助輔導,但少輔官與學校輔導人員之間的銜接,是否出現鬆動、缺漏,必須進行補強,「社安網涉及跨部會、跨體系的協作,網與網之間如何強化、編織更緊密,在此事之後必須好好檢討。」

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羅惠羣說,接受保護服務的對象可能曾遭暴力對待,或未直接受暴但目睹家中暴力情境,兒童成長過程中恐出現對暴力的模仿效應,國際研究顯示,在家暴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未來施暴比例增加,恐會把暴力視爲抒發心情的方式,在情緒掌控上也比未受家暴的孩子脆弱。

不過,即使社福體系開案處理,社工能否找到孩子、介入提供服務,是另一問題。羅惠羣表示,媒體報導,該個案涉入宮廟、幫派組織,在暴力情境中長大的孩子,在人際連結、歸屬感上更脆弱,加上家庭功能不佳,更容易依附類似團體,社工在聯繫個案時容易受到阻礙,導致服務無法進入。

「有時社政、教育系統無法合作,也會造成問題,社安網的服務嫁接、跨域整合應更緊密。」羅惠羣表示,脆弱家庭會有社會局資源介入,該生又是在校學生,社安網、學校輔導系統,甚至少年隊等社安網資源如何協作值得討論,且絕非單一窗口就能處理。

對於衝動控制有問題的孩童、少年,若受家暴事件影響,應在12歲以前就要有早療資源介入,並結合諮商、心理治療等資源多方面協助,才能避免憾事。另,因該案甫自少年觀護所迴歸社區,其環境也可能是導致少年成兇鬥狠的原因之一,必須檢視少觀所管理人員,是否針對曾受暴者有相關配套。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