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災後一年,老雷搬新家了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災後一年,老雷搬新家了)

志願者在雄俊園小區幫助受災村民搬家。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1月11日清晨,烏蒙山腹地雲南省鎮雄縣塘房鎮落下小雪。合興村村民雷體良來到山腳下雜草叢生的滑坡體前,默默灑下一杯清酒。這片荒蕪的泥岩之下,有他曾經的家。

這天是農曆臘月十二。近一年前,突發的山體滑坡災害造成此處300多間房屋被掩埋,44名村民不幸遇難,雷體良的髮妻就在其中。

災難已然過去,生活還在繼續。一年來,雷體良和家人都生活在政府提供的過渡安置房裡。1月10日,新建的災後安置小區雄俊園交付了。這天在老屋祭奠完,雷體良回到過渡安置房,將縣政府統一提供的牀、桌椅、沙發、衣櫃、家電和生活用品一併打包裝車,搬進了新家。

這個小區位於縣城熱鬧地段,緊挨着鎮雄縣人民醫院,一期工程共有10棟樓600套房屋。小區內,道路平整寬闊,綠化樹上掛滿了紅燈籠,嶄新的單元門入口貼着喜慶的春聯。不少受災羣衆正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搬運傢俱,施工人員忙碌地穿梭在樓棟之間爲村民調整水電,現場熱鬧而有序。

雷體良選的戶型在2棟,一梯兩戶,總共150平方米。房屋已經初步裝修過,廚房和衛生間乾淨敞亮,櫥櫃上放着包保幹部送來的生活物資,大米、食用油、各種調味料一應俱全,還有一塊幾十斤重的新鮮豬肉;洗臉檯上擺放着牙刷、牙膏、漱口杯等物品。

“我家裡已經一無所有了,還好政府把過渡期間提供的家電傢俱都送給了我。”雷體良一邊感慨,一邊和75歲的母親以及小女兒一起歸置家當,忙活了半天,當晚就住進了新家。12日,他起了個大早,找來筆墨,手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框上:“樂描春景啓新途,他年小寨邀春濤”,橫批是“國泰民安”。

56歲的雷體良以外出務工爲生,但過去這一年他都在家裡陪着母親和小女兒。“這個娃兒目睹了山體滑坡,失去了母親,之前一直在陰影裡走不出來。”他說,災害發生後,兩個村子的人都搬到縣城臨時安置,政府承諾讓大家在春節前搬入新居過年。

“時間太短,一開始我根本不信。”雷體良坦言。

他沒想到的是,雄俊園小區2024年4月初完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承建方雲南建投集團採取“白+黑”的工作模式平行施工,高峰期用工量達到2500人左右,僅用9個月就完成了一期項目建設。

這期間,雷體良多次到工地觀察工程進度。拿到鑰匙的那一刻,他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過渡安置房住着不踏實,現在有家了,今後這裡就是我的根。”

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雷體良正在努力適應縣城裡的生活。16日下午,他和家人圍坐在客廳的電熱迴風爐邊,爐子上蒸着一籠熱騰騰的飯。他在網上下單了幾盒調料,說道:“拿快遞比在農村方便得多,還可以點外賣,購置年貨也不用去鄉鎮趕集,生活很方便。”

“等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回來,今年春節我們好好過個年。”說話間,雷體良眼中泛起淚花,“我依然是這個家的頂樑柱,節後就出去務工,一切都會重新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