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來襲╱糖胖族羣 罹患新冠死亡率增加一倍

臺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主任陽光耀。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對高風險族羣威脅不容小覷,不只慢性病,包括肥胖及吸菸者都是高風險者,據調查,肥胖及糖尿病感染者死亡風險較無慢性病者多一點三倍,抽菸者染疫後的重症比率比未吸菸者多五成。而令人擔心的是,臺灣有高達八成三受訪者不知自己是否爲高風險族羣。

臺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主任陽光耀提醒,年齡是重要危險指標,年齡愈高風險相對越大,國內將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懷孕婦女與糖尿病、高血脂、BMI大於或等於卅族羣,以及與心血管相關疾病,如心臟病、心血管、中風病患,或像失智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列爲重症高風險族羣。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美國疾管署(CDC)統計,以十八至三十九歲感染者死亡風險爲基準,新冠死亡風險隨年紀增長而增加,從四十至四十九歲爲二點二倍,增加到八十五歲以上十點六倍;患有慢性病的感染者死亡風險也較無慢性病者高,其中又以肥胖及糖尿病患風險最高,爲一點三倍。

疾管署更新口服抗毒藥使用條件,也將吸菸者合併其他風險納入,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吸菸者染疫後的重症及死亡風險比未吸菸者增加五成。乳癌防治基金會指出,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曾有研究顯示,比起正常值,BMI每多一單位,感染者就多百分之五的住院機率,甚至多一成的機會進入加護病房,死亡風險也增加百分之四。

日前一份國際調查指出,受訪的臺灣人有八成三並不知道自己是否爲高風險羣。「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個『小感冒』,但是像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病情往往變很快,沒趕快處理、用藥,就會有點來不及。」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非常擔心高風險族羣輕忽篩檢、早用藥的重要性。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確診後會建議高風險族羣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以縮短病程、減輕疾病嚴重度、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確診者在疾病剛開始頭五天是用藥黃金期,王復德強調,過了五天,身體就會產生免疫反應,若持續惡化就得住院,並接受類固醇等免疫調節藥物的治療,此時,多半已進入肺炎階段,從中症至重症,轉捩點在於血氧濃度開始下降,若出現呼吸喘、頭暈等缺氧症狀,務必就醫,避免釀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