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出2023年國際十大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新華社評出2023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爲序)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產業變革提速  1月,人工智能應用程序ChatGPT月活躍用戶突破1億。以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這種變革性工具在解決內容創作等任務方面表現出色。多國科技巨頭競相加大對人工智能研發投入,加速旗下產品與人工智能應用整合。作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能帶來重大機遇,有望加快多個產業重塑,也伴隨着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爲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二、土敘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7.7級地震,餘震持續密集,在土造成逾5萬人死亡,在敘造成上千人死亡。摩洛哥、阿富汗、尼泊爾等國今年也相繼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難發生後,中國第一時間向土耳其派出救援隊,盡最大努力拯救生命,多次向受災國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三、中國斡旋沙伊復交帶動中東多國和解  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達成“北京協議”,同意恢復中斷7年的外交關係。次月,兩國正式復交。兩個地區大國握手言和,帶動中東地區多國和解。此後,敘利亞重回阿拉伯國家聯盟,埃及和土耳其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阿聯酋、巴林等國同卡塔爾關係邁向正常化……地區國家間緩和關係、謀求發展與合作勢頭明顯增強,表明以對話協商解決矛盾分歧順應民心,符合時代潮流和各國利益。  四、美西方鼓吹“去風險”加劇世界經濟困境  3月,一些美西方政客提出所謂“去風險”概念,延續“脫鉤斷鏈”、構築“小院高牆”的底層邏輯,違背經濟規律和歷史發展潮流,實際上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當前,世界經濟遭受多重挑戰,復甦進程維艱。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令美歐銀行業風險陡增,全球流動性惡化,新興經濟體債務違約風險上升。美國持續推進《通脹削減法案》《芯片和科學法案》等保護主義產業政策,引發其他發達國家爭相效仿,擾亂國際產供鏈穩定。美西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干擾全球市場正常運行,加劇世界經濟困境。  五、“全球南方”唱響多邊主義強音  8月24日,金磚合作機制歷史性擴員,沙特、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等獲邀加入金磚大家庭。9月9日,非洲聯盟受邀成爲二十國集團正式成員。當前,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壯大,全球南方羣體性崛起成爲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呼聲和意願前所未有強烈。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全球南方的當然成員,堅定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推動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六、日本在反對聲中啓動核污染水排海  8月24日,日本不顧國際社會普遍質疑和有關國家強烈反對,單方面強行啓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全年3輪排放累計超過2.3萬噸核污水流入大海,全部排完預計需至少30年。人爲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前所未有,大量放射性核素排海產生的累積海洋效應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福島核污水排海事關全人類健康、全球海洋環境、國際公共利益,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日方應嚴肅對待國內外合理關切,本着負責任和建設性的態度妥善處理福島核污水問題。  七、巴以衝突凸顯國際形勢加劇動盪  10月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發新一輪衝突。兩個多月來,衝突致使超過2萬巴勒斯坦人死亡,釀成嚴重人道主義災難。以方也有上千人喪生。國際社會要求保護平民、停火止戰的呼聲日益強烈。解決巴以衝突循環往復的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恢復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權利,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今年以來,烏克蘭危機延宕不已,蘇丹爆發武裝衝突,尼日爾和加蓬髮生政變……局部衝突與地區熱點此起彼伏,國際形勢動盪加劇。  八、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啓新程  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行。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宣佈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爲共建“一帶一路”明確了新方向,開闢了新願景,注入了新動力。共建“一帶一路”提出10年來,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相關合作文件,一大批項目落地生根,開拓出一條通向共同發展的合作之路、機遇之路、繁榮之路,成爲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  九、元首外交引領中國外交譜寫新華章  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會晤,確定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赴南非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赴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同多國及國際組織政要會見會談、致電致函,給多國青少年和友好人士致信覆信。在習近平外交思想引領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新徵程上繼續揚帆奮進、勇毅前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走深走實,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譜寫動人華章。  十、氣候變化加劇威脅全球可持續發展  11月30日,世界氣象組織宣佈,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氣候變化加劇利比亞洪災和夏威夷“世紀山火”等災難,夏季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已成新常態,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衝擊,幾乎所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均受損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全球變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然到來。”聯合國氣候變化迪拜大會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損失與損害、公正轉型等多項議題達成“阿聯酋共識”,發出各方應合力加快行動的強有力信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