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保險行業2023年度十大新聞”發佈:校準航向再出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2023年12月28日,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下,21世紀經濟報道通過對保險行業2023年全年動態的梳理、研究,發佈保險行業2023年度十大新聞,並特邀安永(中國)企業諮詢有限公司進行點評。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保險業主管合夥人黃悅棟表示,繼去年發佈“保險行業2022年度十大新聞”之後,21世紀經濟報道再次發佈“保險行業2023年度十大新聞”,幫助關心保險行業發展的社會各界緊跟行業轉型脈絡,陪伴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今年是金融和保險行業明確定位的關鍵之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了“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的作用,提出“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功能”。在這樣的定位之下,保險行業將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找到自身的增長空間,實現高質量發展。
安永保險業戰略與轉型諮詢服務合夥人楊本心指出,透過“十大新聞”回顧保險業的2023,我們能夠看見,航向已然校準、市場持續淨化、應用逐步深入、潛力有序釋放,期待保險行業在新的一年裡,揚帆破浪啓新程、重整行裝再出發。
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爲保險行業明確定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掛牌成立,行業迎來新的監管格局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時隔6年再次召開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且此次會議升級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2023年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成立,“一行一總局一會一局”(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的金融監管架構正式形成。11月10日,中央編辦正式發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即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保險行業迎來新的監管格局。
相關稿件:21解讀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發揮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一行一總局一會一局”架構正式形成,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新使命;金融監管總局“三定”:內設機構有新設有合併,打造一支監管鐵軍。
點評: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時隔6年再次召開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並且,此次會議升級成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會議爲金融和保險行業進行頂層定調,對保險行業而言,這也是繼2006年“國十條”和2014年“新國十條”後,首次迎來行業使命層面的方向指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了發揮保險功能,結合新監管架構的確立,保險行業亟需在新格局下走出新發展,在錨定航向、踏準航道的基礎上,整裝再出發。
二、低利率時代到來,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降至3.0%
利率下行背景下,爲避免高定價利率帶來的利差損風險,原銀保監會組織保險行業協會及多家壽險公司展開調研。至7月底,保險業全面停售預定利率高於3.0%的傳統壽險、預定利率高於2.5%的分紅保險,以及最低保證利率高於2.0%的萬能保險。
2023年8月1日,伴隨着社交媒體上保險代理人、經紀人的一份份業績報告,人身險正式由“3.5%”時代邁進“3.0%時代”。
相關稿件:人身險產品定價利率或下調 中小保險公司再次站上轉型“十字路口”;防範利差損 人身險新開發產品定價利率或下調;低利率來襲 增額終身壽險諮詢量顯著增加;消失的“3.5%”:人身險產品新一輪“換擋”在即;狂飆的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3.5%正式下架 分紅型增額終身壽險或爲新銷售主力。
點評:從國際經驗看,爲應對低利率環境,降低定價利率上限、適當降低結算利率、減少高保證利率儲蓄產品、增加保障型產品並結合理賠場景需求提供服務等,都是國際保險市場應對利差損風險的業務轉型方向。今年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的下降,也是保險行業落實降低負債成本的重要體現。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在當前利率下行背景下,基於客戶終身經營這一全新視角來統籌考慮公司之於客戶的價值,圍繞客戶獲取與轉化、客戶留存與持續經營的完整旅程優化資源配置,依靠產品與服務一體化爲客戶創造價值,將是一個可行的應對之法。
三、探索風險減量服務,積極應對巨災風險
2023年1月30日,原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風險減量服務是財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於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
今年夏秋季節,我國遭遇多個颱風侵襲,其平均強度、極端強度都大大超過往年平均水平。颱風之下,極端強降雨天氣帶來了橋樑損毀、稻田浸泡、漁業養殖受損、車輛水淹等經濟損失。
應對災情的過程中,作爲風險“減震器”的保險業引發關注。由於颱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力突出,造成財產損失巨大且難以防範,近年來,我國多地政府已開始探索針對自然災害的巨災保險制度。
2023年8月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北京、天津、河北等14個受災地區的保險機構收到保險報案14.36萬件,估損金額32.92億元。已賠付案件2.73萬件,賠付金額1.16億元。
相關稿件:銀保監會推動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組織廈門保險業全力迎戰“杜蘇芮”;多家險企啓動緊急預案:保險業積極抗擊超級颱風“杜蘇芮”;北京暴雨60小時報損已過億 保險如何理賠?颱風“杜蘇芮”理賠背後:我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持續健全;暴雨過後,家財險如何理賠?農業保險如何構築減災“安全網” ;門頭溝區、房山區推進災後汽車保險理賠;北京因災受損車輛保險定損理賠已完成65%;“杜蘇芮”受災地區保險報案已近19萬件 賠付金額2.64億;受災地區車險報案數持續增長 油車、新能源車如何理賠?保險業積極抗擊颱風“海葵”;北京持續降雪 車險理賠進行時;保險可以爲生態農業提供哪些支持?提升行業大災服務能力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財產保險重大災害事故理賠服務規範(試行)》及《車險大災理賠指引(颱風暴雨洪澇災害)(試行)》;積極應對甘肅積石山地震:已有多家保險機構啓動緊急預案。
點評:保險行業的風險減量服務應該是全方位的,既要體現在事後的風險補償,更需要體現在事前的預防和事中的減損中。應對巨災風險是風險減量服務的一個重要領域,此外,保險行業需要圍繞個人與家庭、社會、產業三大對象找到風險減量服務的更多價值點。保險行業發揮精算技術和服務網絡優勢,運用定量分析技術、安全技術、防災技術等技術,建立各類業務風險數據庫,助力防災減災和保障體系建設,讓保險公司和服務對象之間成爲有着共同降損增效目標的“一致行動人、價值共同體”,這是保險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
四、監管嚴格要求人身險各銷售渠道“報行合一”
近些年,人身保險業同質化競爭嚴重,保險公司費用管理普遍粗放,導致實際費用超出產品報備水平,出現“報行不一”的情況,這背後也隱藏着違規甚至違法的問題。
爲保障長期可持續經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依照《保險法》要求,在2023年8月向業內多家人身險公司下發《關於規範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9月末發佈《保險銷售行爲管理辦法》,從前端對保險銷售行爲進行全面規範。
相關稿件:強調“報行合一” 監管下發《關於規範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銀保渠道重回焦點 上海59家人身險機構通過行業自律公約;監管強調人身險“報行合一” 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銀保渠道佣金費率下降30%,將抓緊啓動個代、經代渠道“報行合一”;人身保險業迎來全面“報行合一”。
點評:資源使用效率始終是保險公司無法迴避的難題,也是2023年的行業熱點。今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提出了降低消費金融成本的具體要求。過去,基於樂觀假設,保險公司之間的“內卷”體現在給客戶的收益和給渠道的佣金雙高。未來,在“報行合一”下,“給客戶的收益-給渠道的佣金-留給公司的價值”這一不可能三角的約束力愈發明顯,資源使用效率低、費用空轉的問題亟待改變。對保險公司而言,一方面需要嚴控資源總量,另一方面需要優化資源結構和使用方式。“報行合一”背後體現的是對算賬經營的要求,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之一。
五、保險行業推進養老金融實踐,個人養老金產品落地一週年,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實現常態化經營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近年來,國家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持續發力,構建完善城鄉協同、分層分類、全面覆蓋的養老服務體系。
2022年11月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於公佈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公佈36個先行城市(地區)名單,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可。此後,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持續擴容,符合標準的稅延類產品也獲准進入個人養老金體系。截至2023年12月5日,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金融機構共推出個人養老金產品745只,其中儲蓄類產品465只、基金類產品162只、理財類產品19只,以及保險類產品99只。
爲豐富商業養老第三支柱,2021年6月,原銀保監會發布公告,允許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及新華人壽6家公司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爲期一年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2022年3月,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範圍,試點公司也由6家頭部機構擴展至養老保險公司。
2023年10月2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促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擴大經營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機構範圍。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自試點啓動以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進展總體平穩,社會反映良好。金融監管總局認真梳理總結試點經驗,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決定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從試點轉爲正常業務。”
相關稿件:長壽時代“以何養老” 商業保險推動第三支柱發展應有更大作爲;超5家保險公司完成自營平臺個人養老金專區搭建 教育宣傳已成重點服務;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商敬國:應使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激勵更多地直達個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進一步擴容 25款產品如何分類比較?個人養老金基金 目標日期型還是目標風險型(上);個人養老金基金 目標日期型還是目標風險型(下);消費者可選擇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逐漸增加 退休財務準備越來越理性化、多元化;專訪國民養老保險黃濤:專業、專注探索養老保險 第三支柱養老體系應體現更大範圍的社會責任和價值;個人養老金試點的喜與憂;95款、4類產品! 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數量、種類進一步擴容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險、年金險及新增稅延養老產品有何區別?個人養老金四大類可投資品種已就位 投資者該如何選擇?稅延養老險有望併入個人養老金制度 商業養老第三支柱進一步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年:銀保行業平臺持續優化,12家公司完成自營平臺專區搭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經營常態化 線上渠道投保便利消費者。
點評:“養老”是長週期的人生話題,伴隨着生命週期中不斷衍生和更迭的養老需求,背後關聯着體系性的金融安排,而保險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商業保險需要在我國養老三支柱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財富積累、風險轉化、風險補償、財富傳承等多方面,保險公司能夠爲不同人生階段的人羣做好一攬子的“養老”金融安排。通過保險產品與豐富的養老類增值服務相結合,在養老場景下幫助社會大衆做好長週期的金融安排和風險應對,響應社會大衆不同人生階段的服務需求,保險公司能夠在“健康的養老”上體現自身的價值。
六、保險銷售分級管理即將步入實踐
2023年9月28日,爲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規範保險銷售行爲,統一保險銷售行爲監管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法律和文件,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保險銷售行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銷售辦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銷售辦法》共6章50條,將保險銷售行爲分爲保險銷售前行爲、保險銷售中行爲和保險銷售後行爲三個階段,區分不同階段特點,分別加以規制。
繼9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保險銷售行爲管理辦法》之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向部分保險公司正式下發了《個人保險代理人銷售能力資質等級標準(人身保險方向)(討論稿)》(以下簡稱《討論稿》),目前仍處於向業內徵求意見階段。《討論稿》將個人保險代理人劃分爲四個等級,四個等級的技能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依次遞進,級別鑑定包括理論知識考試、技能考覈以及綜合評審。
相關稿件: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保險銷售行爲管理辦法》;保險代理人分級加速落地 大家人壽率先試水銷售資質分級。
點評:“銷售”環節是保險行業公衆感知最強的環節之一,銷售分級對廣大保險從業者的影響顯著,實現銷售分級也是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必經的一站。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在“銷售”環節,一方面要通過精細化和特色化的經營策略塑造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嚴格做好風險防範,堅守合規底線,保護消費者權益。新聞中提及的《保險銷售行爲管理辦法》今年正式發佈,對售前、售中、售後階段的銷售行爲加以規制,強調產品分級管理與銷售人員銷售能力分級管理,強調對客戶的瞭解以及銷售適當性等,能夠有效促進保險行業有序經營,同時加速行業在客戶分層、隊伍分級等方面通過精細化的實踐提升效率。
七、保險資管機構迎來新業務機遇和新監管環境
交易所ABS是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最重要的品種之一,也是我國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的必備一環,對於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盤活社會存量資產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10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中國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的統籌指導下,向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太保資產、人保資產、平安資管等首批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出具無異議函,同意其試點開展資產證券化(ABS)及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業務。上交所明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與ABS及REITs業務,一方面,將暢通優質基礎設施資產入市渠道,豐富ABS、REITs產品供給,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將充分發揮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管理、運營經驗,推進多層次REITs市場建設。
2023年11月10日,中央編辦正式發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即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其中提到將新設資管機構監管司承擔信託公司、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非現場監測、風險分析和監管評價等工作。業內普遍認爲,新設立資管機構監管司負責監管信託公司、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有助於三類資管機構統一監管及逐步對齊監管標準,將有助於消除監管套利空間,資管機構將迎來更爲公平的競爭環境。
相關稿件:泰康資產段國聖:險資參與開展資產證券化(ABS)業務意義重大;國壽資產獲保險資管機構首批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泰康資產正式獲批開展資產證券化(ABS)業務;統一監管標準里程碑!新設資管機構監管司影響幾何?
點評:一直以來,保險資管都是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市場中的重要參與者。回顧2020年3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提到在符合相關要求的前提下,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可對自然人發售,可由金融機構代銷。今年,首批5家保險資管機構獲批試點開展資產證券化(ABS)及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業務。相信在新的監管環境和政策導向下,保險資管公司將在過去服務於保險公司投資端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賽道,迎來新的發展潛力與空間。未來,保險資管或將成爲保險行業的一個新的增長極。
八、高風險保險機構的風險處置工作有序推進,取得新進展
2023年2月,原銀保監會對外宣佈,已批准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和其他投資人共同籌建瑞衆人壽。新公司設立後,將依法受讓華夏人壽資產負債,承接機構網點及人員。7月3日,瑞衆人壽獲批開業,接受北京銀保監局的屬地監督管理。瑞衆人壽的第一大股東九州啓航基金持股60%,其餘40%股權由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持有。
2023年5月9日,比亞迪受讓易安財險10億股股份事項獲批,持股比例爲100%。隨後,易安財險宣佈更名爲比亞迪財險。7月,比亞迪財險獲比亞迪增資30億元,註冊資本達到40億元。
2023年6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批文,同意中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業,並接受北京銀保監局的屬地監督管理。據批文,中匯人壽有兩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65.6億元,持股比例80%;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6.4億元,持股比例20%。9月28日,中匯人壽發佈公告,宣佈中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受讓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險業務及相關資產、負債。中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將履行以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名義簽署的保險合同義務,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023年9月15日下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公佈了同意籌建海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和同意海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機構開業的批覆。隨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官網公佈了同意恆大人壽向海港人壽轉讓保險業務的批覆,海港人壽、恆大人壽分別發佈保險業務轉讓的公告。全國性國有保險公司海港人壽正式宣告成立,並全盤接手恆大人壽包括保單在內的資產負債。至此,恆大人壽風險處置正式收官,海港人壽揚帆起航。
2023年9月19日晚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佈了關於籌建申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申能財險”)的批覆,同意申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共同發起籌建申能財險,註冊資本100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爲上海市。多方消息指出,申能財險未來或將是天安財險資產負債的承接方。
相關稿件:比亞迪受讓易安財險10億股股份已獲監管批覆;易安財險正式更名比亞迪保險 車險市場已成新能源車企“必爭之地”;險企股權變更圖鑑:比亞迪全資收購易安財險 多家中小型險企股權遭遇流拍;瑞衆人壽今日揭牌 將聚焦壽險主責主業;瑞衆保險受讓華夏人壽保險業務及相應的資產和負債 原保單權利人各項權益不受影響;中匯人壽受讓天安人壽保險業務;海港人壽成立!全盤接手恆大人壽資產負債 ——海港人壽、恆大人壽、恆大集團負責人發聲;百億註冊資本、8家國資背景股東 申能財險獲批籌建。
點評:202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3)》,指出2023年金融系統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持續推進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工作。縱觀2023年,保險行業風險機構的風險化解工作始終在穩妥有序推進的進程中。除了廣受關注的高風險公司的風險處置以外,一些潛在風險機構也由地方國資增資入股。伴隨風險化解工作的有序推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的機構定位也將進一步塑形。
九、網絡安全保險領域首份政策落地
當前,以數字科技爲核心的科技變革和產業密集涌現,數據共享力度持續加大,數字化應用不斷上線,如何轉移企業殘餘數字風險已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這一背景下,保險作爲風險轉移的重要手段,逐漸被更多國內企業納入網絡風險管理框架中。
2023年7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發佈《關於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對網絡安全保險的標準體系建設、產品服務創新、產業需求釋放及優質生態發展等問題作出引導。
相關稿件:各方熱議網絡安全保險 目前我國共有30餘家保險公司備案了77款產品;網絡安全保險領域首份政策文件落地:推動網絡安全產業和金融服務融合;源堡科技聯合創始人樑路:風險量化技術賦能網絡安全保險健康發展。
點評: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保險行業融入數字化浪潮存在衆多增長空間,安全是首要考慮的需求點之一。網絡安全保險領域首份政策落地,是推動網絡安全和金融服務雙向創新的一次重要嘗試。當然,有別於傳統風險保障,鑑於網絡攻擊形式的多樣性以及承保數字資產價值評估的複雜性,網絡安全保險在實踐中還有許多專題需要深耕,例如,對網絡安全風險的量化評估、面向不同場景的網絡安全保險產品開發與合理定價、對網絡安全風險的減量管理與服務等。除此之外,保險行業在數字化趨勢中,還可以從服務個人與家庭美好生活的需要,服務社會運轉、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探索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等多個方面不斷挖掘更多新的增長空間。例如,釋放數據要素的價值、尋找AI等前沿科技的應用場景、構建和應用精細化的風險計量模型等。
十、“一帶一路”10週年,保險機構持續提供支持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第十年。其間,中國保險業持續優化海外佈局,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加強多方合作,着力爲共建“一帶一路”提供融資支持和保險保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監管部門加強政策引領,深化跨境監管合作,加強風險防範,不斷促進“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
2020年7月,原銀保監會指導11家中外資保險公司成立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提升中資海外利益特殊風險保障水平。目前,共同體成員已有23家中外保險、再保險公司。
截至2023年6月末,“一帶一路”共同體累計承保“一帶一路”項目74個,保障境外總資產570億元人民幣。“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爲中遠海運港口、招商局港口等海外項目,中石化俄羅斯阿穆爾項目,以及中巴經濟走廊首個水電投資項目中國三峽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項目等,提供保險保障。
相關稿件:中資保險公司持續爲“一帶一路”項目提供保險保障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成員公司達23 家 顯著提高國內保險業特殊風險服務能力;中國人壽壽險爲570餘家中資海外企業提供境外安全保障;中國太保產險副總經理蘇佔偉: 太保海外出單網絡已基本覆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話平安集團副總經理付欣: 發揮綜合金融和科技能力 護航“一帶一路”建設。
點評:服務國家戰略是保險行業的重要使命,保險的多重金融屬性也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需求天然契合,在風險保障、配套服務、資金融通、合作交流等多方面保險行業能夠發揮自身價值。在跟隨國家戰略“走出去”的過程中,除了爲“一帶一路”項目提供保險保障支持以外,在優化和完善境外機構佈局、豐富和創新保險產品與服務、開發再保險合作資源、發展綠色金融等多方面,保險行業都能夠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找準行業定位、融入國家戰略,是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