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外交關係迎來重要里程碑

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5月31日文章,原題: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外交關係迎來重要里程碑 5月31日是中國和馬來西亞正式建立外交關係50週年紀念日。馬來西亞第一副總理扎希德目前正在中國進行訪問。這一里程碑不僅對兩國,而且對整個地區都具有重要意義。

50年前的地緣政治環境截然不同。當時,中國仍正式支持馬來亞共產黨。而馬來西亞限制本國華人前往中國。

時任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決定與中國建立正式關係,以鞏固馬來西亞作爲不結盟國家的聲譽。他也深知,在中國崛起成爲地區大國的背景下,馬來西亞作爲地區首批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兩國商定了今後兩國關係的指導原則,包括互不干涉內政等。

此後,兩國關係總體上相對平穩。中國改革開放加速了兩國的貿易往來,馬來西亞也開始放寬政策,允許馬來西亞華人訪問中國。在一代人的時間裡,中國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

一般認爲,在納吉布執政期間,馬中關係達到新高峰。馬來西亞加入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馬來西亞簽署了多項協議,並提供了大量外國直接投資。

時至今日,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多年來一直是馬來西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如果說有擔心,那也是在經濟領域和安全領域。馬來西亞的民族主義者擔心馬來西亞在貿易、投資和技術方面過於依賴中國。還有人擔心與中國的南海領土爭端。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由於地緣戰略原因,馬來西亞可能是最重要的東盟國家。馬來西亞是唯一橫跨南海兩邊的國家,一邊在馬來半島,一邊在婆羅洲島。

中國人知道,如果南海發生對抗,馬來西亞將直接捲入其中。因此,北京重視發展與馬來西亞的關係。

北京對馬來西亞沒有軍事野心,認爲兩國的經濟關係將確保馬來西亞永遠不會與北京公開對抗。從長遠來看,“一帶一路”共建項目計劃修建一條從新加坡到昆明的高速列車,可以將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與中國連接起來。

馬來西亞是目前少數能夠持普通護照免簽證進入中國短期訪問的國家之一。中國公民是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的最大羣體。該計劃允許他們可以在馬來西亞長期居留10年。

廈門大學在距離馬來西亞行政中心布城10分鐘車程的地方建立了分校。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馬來西亞人進入中國大學學習,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

兩國慶祝建交50週年之際,雙方都對未來持現實態度。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清楚地認識到無法迴避中國。

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鄰居,但分歧可以保持在最低限度,讓雙方共同關心的領域引導前行。

馬來西亞和中國經過50年的努力和外交上的互諒互讓,纔有了今天的局面。但是,讓它們走到今天的那些因素能讓它們走過下一個50年嗎?

隨着世界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一個穩定繁榮的東南亞符合地區國家的利益。在可預見的未來,務實主義將繼續指引馬中外交關係。(作者James Chin,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