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一觸即發?》翁履中/「表面求戰、實則避戰」美中真相說不出口
●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美中阿拉斯加高層會談不歡而散,雙方對立的氣氛在國際間發酵,而會談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立刻出訪歐盟,國防部長奧斯丁也銜命出使印度,在中國這一邊則由外長王毅訪問中東,並派出國防部長魏鳳和到中東歐拉攏反美的國家進行合作。
▲美中阿拉斯加高層會談,美中兩國政要卻不歡而散。(圖/路透)
兩國積極拉攏盟友的行動,讓全世界開始擔心兩強的新冷戰,是否已經正式展開。
然而,美中競爭在臺面上即使火花四射,但恐怕也很難演變成全面對抗的新冷戰,因爲中美雙方其實都沒準備好。
美中難有「新冷戰」
拜登政府上臺之後,雖然不斷強調美中之間將會出現強烈的競爭,但堅持不把中國定義爲敵人,就是因爲美國並不願意走回過去美蘇對決的冷戰狀態。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美國與蘇聯之間在當年並沒有高度的經濟互賴,所以設定把對手打倒爲目標完全合乎美國利益。
以蘇聯倒臺的1991年爲例,美蘇之間的總體貿易金額共43億美金,佔當年美國對外貿易總和的0.004%,但現在中美雙方的經貿連結,跟當年美蘇對抗時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中美兩國經貿連結深,跟當年美蘇對抗時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圖/路透)
回顧2020年,在疫情重創全球貿易的情況下,美中貿易的總額仍然高達6,600億美金,這個數字佔了2020年美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7.8%。
單單以雙方經貿往來的程度,與當年美蘇之間競爭時的經貿互動來做對比,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美國如果跟中國進入新冷戰,在全面對抗之後就算由美國獲勝,爲了擊倒對手必須要付出的成本,恐怕也會導致美國元氣大傷,而且很可能無法再保有全球領先的優勢。
中國快速拉近與美「硬實力」
不只從經貿互賴程度可以推斷出美中爲何難以進入全面對抗,就算是從美國最有把握的軍事實力來做評估,從近年智庫學者和軍方的報告當中,也可以清楚的知道美國在硬實力上的領先差距,已被中國快速拉近。
過去這一個月以來,在國會針對中國威脅的聽證會上,不論是即將卸任的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還是即將接任的阿奎利諾,兩位海軍上將不約而同的向華府提出警告,要求美軍正視中國軍事實力快速追上美國的現實。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日前曾表示,解放軍攻臺威脅有可能在未來六年內發生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第一線負責印太軍事部署的將領,擔心的是拜登政府採取多邊主義的外交手腕,恐怕對制約中國的實際成效不會如華府想像中如此理想,軍方的呼籲也再次凸顯美中的軍事實力差距,已經不再懸殊,而雙方的軍事衝突絕對不是美國所樂見。
從兩強的經貿互賴,到軍事實力的差距縮小。
美中在臺面上的競爭演得再激烈,都沒辦法改變美中雙方其實經不起一戰的事實。
美中之間的政治人物都不能告訴國人的真相,是雙方都沒有膽量真的賭上一切。
▲美中看似對峙背後,卻是兩國極力「避戰」。(圖/路透)
看似劍拔弩張的求戰,但兩者其實都在努力避戰。
從旁觀察美中競爭,推敲之後就會發現兩強組隊的根本原因,是在讓對方不敢開戰而不是真的要戰。
如果臺灣能看清雙方只是表面求戰,實則避戰,或許就會更願意理性的思考,在美中都不想走上戰爭的情況下,雖然選邊站短期會讓臺美關係看似更加緊密,但不選邊站,或許更有機會爲臺灣爭取到彈性發揮的空間。
熱門點閱》
► 莊春發/8趴數位廣告收入給全美媒體!政府怎看谷歌臉書吞噬多數收益?
► 韋安/侯友宜成最大「心魔」!民進黨提前發動「羣狼戰術」剿侯、滅侯?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