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入冬,行業打工人卷向何處?

手工勞動/獸姐

手工編輯/角叔

出品/獨角獸挖掘機

長城汽車“二號位”王鳳英加盟小鵬汽車,領克汽車銷售副總陳思英出任長城旗下魏牌CEO,小鵬汽車CEO助理李鵬程出任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副總裁、首席營銷官兼用戶發展中心副總經理……

過去,新能源車企發生管理團隊調整的個例時有發生,但像今年這般密集的情況卻並不多見。

業內人士認爲,2022年底,國家對新能源車財政補貼徹底退出、購置稅減半政策結束,加之有更多新資本、新品牌的涌入,這些因素都促使行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高管變動也從側面顯示了新能源車企的緊迫感。

《獨角獸挖掘機》與幾位新能源車領域從業人士溝通後發現,這種人事變動並非只發生在高管層面,中基層員工同樣也開始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

凜冬已至,曾經蜂擁而入的行業人才,他們的下一站在哪?

01

到新能源車企去

潘剛是一位在新能源造車領域摸爬滾打近8年的“老人”,前後工作於新勢力車企、互聯網公司造車業務線的產品部門。

總結這些年來接觸的同事,潘剛告訴《獨角獸挖掘機》,新勢力及互聯網造車在傳動、三電等項目上更願意招傳統車企的,但其他部門員工大多來自互聯網公司:“比如小米造車業務線,他們的員工來源主要分爲三大類:第一類小米內部轉崗過來的員工;第二類是從阿里、騰訊、百度、字節等其他互聯網大廠跳槽過來的,這部分員工佔比最大;第三類則來自於傳統車企、蔚小理等新勢力等。”

第三方機構的調研報告也驗證這個說法。

根據拉勾招聘不久前發佈的《中國數字科技人才流動報告(2023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及人工智能行業作爲當下熱門行業,深受數字科技人才的青睞,且行業黏性相對較高、流動活躍度相對低。電商、移動互聯網、傳統金融業以及教育行業人才紛紛流向新能源汽車。

儘管越來越多互聯網打工人開始關注新能源車企的就業機會,但一個事實卻是,新能源車企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巨大壓力。據“乘聯會”4月25日在其官微上發佈的消息,4月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50.0萬輛,環比增長-8.4%。

消費市場的低迷也影響着新能源車企對人才招聘的要求。一位專注於新能源車領域的獵頭陳敏告訴《獨角獸挖掘機》,從她接手的幾個項目來看,車企的招聘需求確實在整體下浮,但對候選人的要求在不斷擡高。

“車企招人及傳統車企招人,對候選人的從業經驗、專業度有着十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當然最讓陳敏感到頭疼的是,“職位JD裡還要求候選人具備較高的職場敏感度,因爲部門內、部門之間的協調,上下級管理與工作做彙報等等,同樣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幾個月前,陳敏曾給一位小米造車業務線員工推薦了吉利的相關工作,讓她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進入到了溝通待遇的環節,“這個人藉助自己的一些人脈關係,打聽到吉利內部人際關係十分複雜,他覺得自己可能無法適應這樣的職場環境,最後選擇放棄這份offer。”

02

造車越來越沒安全感

趙晨是潘剛在小米造車工作時的同事,目前已離職,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後再看工作。儘管他也十分清楚眼下就業市場並不樂觀,但他表示:“不想爲了找工作而找工作”,希望自己能度過迷茫,找到新的就業方向再行動。

趙晨對《獨角獸挖掘機》說,自己大概率不會再看互聯網公司的崗位了,畢竟已經過了35歲,儘管很多企業對外宣稱不會排斥35歲及以上求職者,“但從最近面試反饋來看,基本算是被互聯網公司放棄了。”

另一方面,趙晨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工作經驗超過5年,他覺得無論是新勢力造車、還是互聯網造車,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雖然各家優勢有所不同,但從本質上講,大抵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傳統車企的優勢在於沒有‘包袱’,他們做新能源車大多是跟着時代、政策趨勢而做出的業務佈局,況且,他們的生產製造鏈也更加成熟。但根據同行的交流,我們覺得傳統車企有時候事情還沒有完全考慮明白就着急搞流程,這其實反而會拖累項目進度。”趙晨坦言。

他進一步補充道,滴滴、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要考慮的東西很多,“比如滴滴要考慮對自己網約車業務的影響,再比如小米要考慮與系統MIUI的融合問題等。這不光關係到大生態的業務協同,甚至還會對資本市場表現產生影響。”

當被問到是否會考慮車企的工作機會時,趙晨同樣表示興趣不大。按照他的說法,近幾年來,國內新能源車行業已經歷過多輪的行業洗牌,很多品牌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這種淘汰速度正隨着行業“內卷”的加劇而變得愈發明顯。

在趙晨看來,從早期慘遭出局的拜騰、雲度、賽麟,到後來宣佈停產停服的自遊家、天際,還有近幾個月來頻傳危機的高合、威馬、極氪等等,一個個看似資金、資源實力十分雄厚的車企隨時都有可能“倒下”,這讓打工人太沒有安全感了。

“新能源車行業到2025年前還會出現倒閉潮的,一線的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的生存機會相對會更大一些,畢竟人家有‘家底’,可以用時間換空間。但像零跑汽車等二三線的可能會比較慘,財務數據上的毛利都是負的。”趙晨說。

03

車企供應商是新方向?

對於職業規劃的下一站,潘剛和趙晨都認爲供應商企業是個就業方向。

前些年,新能源車“風口”正盛,各大企業紛紛開啓“搶人大戰”,很多職場人就是在“天價”年薪誘惑下進入這個行業,在新勢力造車、互聯網造車之間不斷跳槽。

“從身邊很多同行職場變動來看,儘管傳統車企新能源業務、新勢力造車、互聯網造車同屬新能源賽道,但不同屬性的企業,工作風格自然也會不同,所以很多人並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即便是在新勢力待過數年的潘剛,在去了互聯網造車後也沒有待過一年。

衆所周知,新能源造車是一項投入極高、回報週期極長的事業,特別是沉重的研發成本很容易將身處其中的企業拖垮;即便是已進入成熟量產階段的幾家造車新勢力,幾乎也難逃“賣一輛虧一輛”的命運,這也是新能源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洗牌”的關鍵。

“新能源車離不開技術支持,特別是自動駕駛、新能源、網聯化、信息化等核心技術,某種程度上,造車品牌實力比拼其實也是供應商之間的比拼”。在趙晨心中,無論未來新能源車企哪個品牌能夠走出來,供應商都是無法撼動的存在。

趙晨向《獨角獸挖掘機》表示,自己開始通過拉勾、Boss直聘等一些招聘類APP,還有一些人脈關係,去打探行業內知名供應商企業的就業機會,鎂佳科技、中科創達、德賽西威是他重點關注的三家企業。

新能源車供應商同樣也是潘剛考慮的就業方向之一,儘管短期內他並沒有跳槽計劃,但在看到身邊朋友被突然優化後,他認爲未雨綢繆也是必要的。

“唯變化本身是不變的,提前做好準備總也不是壞事”,在被問到會重點關注供應商企業哪些特徵時,“股東背景、融資經歷、含金量高的技術專利、已簽訂長期合作關係的新能源車企品牌”是潘剛給出的四大核心指標。(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