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丨讓“詩和遠方”更富魅力——雲南文旅業高質量發展觀察

新華社昆明10月18日電 題:讓“詩和遠方”更富魅力——雲南文旅業高質量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嚴勇

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囂,尋覓一處“詩和遠方”,昆明滇池畔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昆明,滇池邊就夠我暢玩一整天。”第二次到訪昆明,深圳遊客汪女士有了不一樣的玩法:上午在滇池綠道騎行漫步,中途在某個傳統村落停留,吃碗小吃,傍晚在海晏村邂逅一場日落。

滇池是昆明旅遊大IP。梳理滇池沿岸的183個村莊、46個重點村,基本實現“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根據不同節令,將滇池與紅嘴鷗、雲花、雲菌等組合,培育一批特色旅遊產品……當前,昆明市正以滇池黃金岸線爲核心,系統謀劃、點面結合、串珠成線,着力將環滇池旅遊線路打造成昆明乃至雲南省的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

爲滿足遊客個性化、多樣性需求,近年來旅遊大省雲南把握旅遊發展新趨勢,大力推動旅遊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加快推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秋日的景邁山,人潮涌動,迎來最佳雲海觀賞季。遊客可以捧上一杯普洱茶抑或一杯雲南產的小粒咖啡,找一個靠窗的座位,看雲海翻騰,獨享一份愜意。

去年,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是全球首個以茶爲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之後,探訪景邁山的遊客絡繹不絕,不只是專程爲茶而來,茶背後的一些民俗文化體驗項目也很受歡迎。數據顯示,一年多來,景邁山共接待遊客4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5%、184.0%。

提起大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蒼山洱海。其實,大理不只有風光卓絕的自然美景,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劍川木雕、鶴慶銀器鍛制工藝、白族扎染、大本曲、吹吹腔……當下,到大理來一場非遺手作體驗,正成爲一種旅遊新時尚。

“在非遺之旅中,我們更加註重提升遊客體驗。”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周麗玲說,在大理,多彩非遺猶如一個萬花筒,向各地遊客展示着這片土地上獨特的文化記憶,也讓走進這裡的人們可以更深層次瞭解大理、理解大理。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雲南擁有777箇中國傳統村落、6項世界遺產、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基於此,雲南正加快推進“旅居雲南”建設,紮實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依託綠色生態、多樣民俗、特色產業等資源,將非遺傳承、旅遊演藝等有機融合,把文化融入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讓遊客有得玩也要玩得好。

去年,來自湖南的周女士原本只打算到雲南玩一趟,後來她改變主意,把“家”安在了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楊官田社區土瓜衝村,租下一個小院子,成爲一名旅居客。“我喜歡花,在這裡實現了鮮花自由。”周女士說。

近年來,慕名到雲南旅居的遊客顯著增加。據悉,雲南將協同相關部門,發展“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旅居產品,推動“旅居雲南”成爲雲南旅遊轉型升級的硬品牌,力爭把雲南培育成爲海內外遊客的首選旅居地之一。

今年國慶期間,雲南省189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共入園遊客899.3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3718.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9%、10.5%。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說,當前,雲南正一手抓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一手抓服務創優,着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