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納入SDR貨幣籃子 人民幣站上國際新起點

本報訊

北京時間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宣佈,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被認定爲可自由使用貨幣,並將作爲第五種貨幣,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道構成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上圖/達志影像

中國人民銀行隨即發表聲明歡迎這一決定,並表示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增強SDR的代表性吸引力,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對中國和世界雙贏的結果。人民幣加入SDR也意味着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舞臺上發揮積極作用有更多期許。」央行在聲明中指出。

儘管SDR並非「真金白銀」,而是IMF創設的一種帳面資產,但其代表的國際地位毋庸置疑。從此次IMF賦予人民幣10.92%的權重看,人民幣不僅作爲發展中國家貨幣入籃,而且其分量已經超過日元和英鎊。

「人民幣成爲SDR籃子貨幣,有利於增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軍表示,國家和百姓都將從中獲益。

據瞭解,目前人民幣已被全球37個國家(地區)的央行類機構公開納入外匯儲備,佔比爲1.9%左右。人民幣入籃,意味着IMF188個成員絕大多數認可人民幣作爲國際儲備貨幣,並可順理成章在央行儲備中把人民幣加入。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SDR真正產生的實際交易並不多,但獲得國際「背書」後,人民幣將鋪平國際化道路,資本層面「走出去」將加速。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利好中國企業走出去,增強中國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恆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渺表示,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無論是融資還是併購,多依賴於境外金融機構,定價權資源配置權都由他人掌控。隨着人民幣地位特別是資本項下地位提升,中資銀行優勢將進一步體現,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更具有貼近性的「紅利」是,隨着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下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未來中國百姓終將有一天能夠「揣着人民幣走遍天下」,避免匯兌的成本和風險。

國際儲備貨幣的大門已向人民幣敞開,然而要從「自由使用」到「自由兌換」,從「符合條件」到「廣受歡迎」仍有很長的路。更何況,新的身份也得肩負新的責任。

「如果你在法蘭克福咖啡館,既可以用歐元結帳,也可以用人民幣結帳,人民幣國際化就算是真正完成了,這可能得用很長時間。」中德金融和經濟中心聯合總裁呂迪格‧馮‧羅森說。

應當看到,人民幣國際化仍處於初始階段。儘管人民幣已成爲全球第二大融資融資貨幣、第四大支付貨幣,但當前人民幣佔國際跨境收支比例僅2.8%左右,在世界金融市場交易中使用並不多;從使用方看,國際上使用人民幣的多是與中國有關聯的機構,第三方使用人民幣的很少。

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有賴於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北大國民經濟覈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認爲,當下中國面臨着轉型升級關口,只有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才能保持世界對人民幣的信心。

另一方面,是要靠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金融產品的豐富,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受益和吸引力。王軍表示,關鍵是深化金融改革,在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前提下,讓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機構有更多渠道有序投資國內金融市場。

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好戲」還在後面。正如央行在迴應中所言:「中方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爲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做出積極貢獻。」(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秒飛遙遠國度--歡迎「ET看世界」粉絲團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