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與司改會鬧翻 司法院迎嚴峻考驗
立法院會21日繼續處理「國民法官法」等案,爲力拚在臨時會議程結束前,三讀過關,立委邊用餐邊進行表決。(郭吉銓攝)
《國民法官法》完成三讀後,司法院真正的挑戰來臨。這次司法院與民間司改會撕破臉,言語攻擊、刀刀見血,如果無法彌補傷痕,新制度推行恐面臨阻礙。
司改會林永頌等人爲了陪審制,與司法院纏鬥逾8年,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所推行的觀審制,被司改會批人民只能「審」不能「判」,是形式、假的司法改革,觀審制草案送進立院後遭冰凍,改名參審制後仍無法起死回生。
林永頌及顧立雄、羅秉成等司改會重要幹部,幫助民進黨成功地全面執政,本想因此會讓陪審制,成爲執政黨參與審判制度的唯一版本。未料司改國是會議中支持陪審與參審者各半,司法院最後不採行英美的陪審制。
眼見當年拱上司法院長位子的許宗力「唱反調」,前大法官許玉秀與林永頌等人與其漸行漸遠,不只頻頻對司法院推動民事訴訟等修法「放炮」外,立法院上會期,司改會更是透過人脈,讓立委們找各種藉口拒審參審制。
直到蔡英文總統連任後宣示,一定要在任期內完成參審制立法,爲了讓總統兌現承諾,民進黨把改名爲《國民法官法》的草案,排入臨時會議程進行審議,司改會憤而發動抗爭與司法院肉搏戰。
國民法官制度需要審、檢、辯共同推行,如果辯方律師一味地在訴訟中找麻煩、杯葛抵制,未來沒有一位被告想選擇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國民法官法將成爲神主牌,只是供在祭壇上無人使用,讓司法改革成爲一場笑話。
人民參與審判是權利也是義務,參審與陪審之爭,理應隨着代表人民的國會完成立法後,終止路線之爭。司法院也應該敞開大門,讓不同意見納入未來施行法令內,國民樂於投入司法實務工作,參加審判工作,才能真正提升司法信賴度,讓判決更貼近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