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黃金審議制度惹爭議 勿二度傷害選手
李智凱預計在黃金計劃3.0當中被列在第2級。(本報資料照片)
林育信教練先前表示「鞍馬王子」李智凱從黃金計劃第1級降到第4級,影響培訓經費及後勤支援引發爭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也在批評聲浪中,宣佈明年元旦實施的黃金計劃3.0,李智凱預估能在第2級滅火。
黃金計劃從2019年執行,由競技強化委員會擔任以下工作,包括審議培訓計劃、選手進退場與升降級、預列經費、經費審查,也需督導、訪視選手訓練與參賽,考覈培訓計劃各階段培訓、參賽目標及執行績效。
李智凱或因傷勢、未參加巴黎奧運與年齡,被評估爲下屆奧運奪牌難度增加,導致黃金計劃被降級,不過競技運動本身存在不可預測性,臨場也很重要,例如李洋/王齊麟在不被看好情況下連兩屆奧運摘金,在東京奧運爆冷止步16強的林鬱婷,也曾在黃金計劃被降級,幸好透過不少「貴人」協助,讓她能在花都拚下中華隊史首面奧運拳擊金牌。
唐嘉鴻更走出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陰霾,迴歸賽場並取得奧運資格,最後在巴黎奧運單槓鍍銅,代表選手在痊癒後,仍有機會站上大賽頒獎臺,這些「例外」讓人好奇競強委員會預測準確度,以及該不該用黃金計劃「分級」,暗示運動員被看好或被看衰。
錦上添花「蹭熱度」很容易,低潮時雪中送炭卻不容易,當政府藉着英雄遊行等活動「消費」選手光環時,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黃金計劃審議制度,幫助選手在競技舞臺發光發熱,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