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不認錯 陳時中成防疫破口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爆發以來到現在,指揮中心的疫苗策略反反覆覆,針對國際疫苗挑三揀四,直到今年5月本土疫情大爆發,終於嚐到苦果,指揮官陳時中肯定要負最大責任。

爲了因應新冠肺炎流感化,扶植國產疫苗產業,確保長期的疫苗來源穩定,確實無可厚非。陳時中去年仗着擋下原始病毒株的成績當靠山,大膽押寶國產疫苗,一不大量採購國際疫苗,二不積極向原廠催貨,等到被Alpha病毒攻破國門,即便亡羊補牢也已晚了。

臺灣防疫最大的困境就是疫苗覆蓋率不足,這不光是來自在野黨的批評,就連民進黨最愛引用的諸多國際媒體也是如此認爲,偏偏民進黨政府就是不承認。

最早東洋要採購BNT疫苗,就是因爲政府沒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林全只好摸摸鼻子退出;後來永齡基金會、臺積電、慈濟攜手採購1500萬劑BNT疫苗,民進黨又放任側翼抹紅成「中國疫苗」,最後又因爲對「復必泰」標籤心存芥蒂,導致民間還要自己想辦法催貨、攔截疫苗。

對國際疫苗的處處挑剔,對比高端疫苗沒做三期試驗就讓全民施打,也難怪會被質疑一路護航。陳時中到現在還是嘴硬稱從不後悔東洋BNT破局、18歲被排除在BNT優先名單很痛苦、訂西裝要先講究規格、沒西裝就要穿棉襖,句句都是經典,但就是不肯認錯,不肯直視國際疫苗採購失靈的問題根源。

疫苗採購政策本該是科學掛帥,可是民進黨政府與陳時中卻要帶入意識形態還有個人情緒去處理疫苗。真正的防疫破口不是機師,也不在萬華,而是每天下午2點固定出現在電視機前的防疫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