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不認同卻喊捍衛 精神不會錯亂嗎

兩岸情勢嚴峻,一旦發生戰爭,故宮國寶如何保存引起各界關注。圖爲1996年1月故宮博物院後山的「山洞庫房」,收藏約70萬件珍貴文物。(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情勢嚴峻,外界開始關注共軍戰火襲擊下,故宮國寶如何保存?故宮文物之所以被認爲是國寶,是因爲承載了中國歷史朝代的歷史記憶與藝術文化。然而向來不愛「中華民國」這塊招牌的綠營、臺獨人士,既然不認同中華民國跟中華文化,又何必跳出來喊保全故宮文物?難道不會精神錯亂?

民進黨「臺獨理論大師」林濁水直言,藍的認爲有故宮就證明自己擁有中國傳家寶,是正宗皇裔貴胄,唯恐寶貝不保,才焦心於思考撤守文物,尚有脈絡可尋,但綠的跟着起鬨,就是怪上加怪。林濁水思路清晰,但許多民進黨的官就讓人覺得立場矛盾。

立法院長游錫堃擔任民進黨主席任內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直指中華民國憲法不正常,「外來威權體制」讓臺灣人民「國家認同不正常」,是追求正名制憲的臺獨黨綱;遊昨天卻說故宮文物很重要,要相關單位研擬文物保存措施,令人好奇遊此言是出於保存國寶之心,還是以一個蒐藏家的角色談文物保存?

故宮院長吳密察是臺灣史學者出身,又當過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委員,當初這項人事任用也被認爲是要搞文化臺獨、安撫獨派。吳密察平常又是用什麼心態來看這些「外來文物」?還是認爲是來當個博物館長的?

而國史館日前臉書PO文引用臺獨學者許慶雄說法,指「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代表繼承」,雖然事後切割爲學者個人評論,但值此兩岸敏感時機,刻意擷取該學者如此對話PO臉書,根本此地無銀三百兩,令人懷疑別有用心。

故宮文物保存應該有其專業,究竟戰時是要撤出還是就地保存,故宮應該要對自己的安全系統有確實瞭解纔對。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說原地保存最安全,但是7月故宮演習時卻在模擬如何移出,過程又如何不受襲擊。

若如馮所言,原地最安全,那何必模擬撤離方案?若現在的故宮認爲庫房有被襲擊攻破疑慮,那移轉文物的過程與目的地,即便屬機密,但故宮是否已經有可信任的轉移目標地?是否有把握移轉過程不會有遺失、毀損風險的SOP?顯然提供給立法院的報告無法讓立委確信故宮能在戰時安全保護文物,民間也會因此對故宮的安全性持有疑慮。

故宮國寶,對許多人來說,是維繫中華民國是中華政權正統證明,那樣的價值,超越這些文物單純作爲藝術品的價值。但在不認同中華文化的臺獨分子眼裡,這些文物又是什麼?單純的拍賣會售品嗎?不免令人懷疑蔡政府保護國寶的決心,在臺獨的眼裡,中華文化的瑰寶算什麼?喊捍衛國寶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