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公器淪當權者打手 埋葬社會公信力

過往選舉民調都是特定機關經過嚴謹調查,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數據,近年來民調的公信力卻備受質疑。圖爲桃園市產業總工會6月15日表達訴求,「不要只關心桃園民調高低,民進黨請在乎基層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民主發展數十年,選風沒有精進,反而更加敗壞,連應該要維持公正的司法、警察單位都被扯下水,用《社會秩序維護法》查水錶製造寒蟬效應,又或者是發佈假民調帶風向,負面選戰越打越下流,越打越不擇手段,濫用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公器的結果,實際上卻埋葬了社會公信力。

司法、警察單位理應獨立於政治之外,秉公辦事,近年來卻淪爲政黨打手;比如藝人郭彥均5月在臉書轉發醫護友人心聲,談到「很多孩子走了」,行政院長蘇貞昌就放話要查,臺南市議員王家貞前年爆料有僞造三倍券,也被依《社維法》送辦,雖然王獲免罰,郭也未被約談,但過程中已經產生寒蟬效應。

蔡政府面對人民提出異議,把質疑都打成是造假謠言,搬出《社維法》來恐嚇,就是把法律當作是當權者用來打壓不同聲音的工具。民進黨多次以打擊假消息爲名,恣意揮舞《社維法》大刀,剷除不同聲音。

司法像皇后的貞操,不容絲毫懷疑,但臺灣司法卻因屢次配合政治操作,公信力搖搖欲墜。除司法外,過往所謂選舉民調都是特定機關經過嚴謹調查,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數據,近年來選舉民調卻淪爲選舉放話帶風向工具。

現在的民調變成爲特定陣營輔選,舉凡引導式問卷,樣本不明,加權、計算不平衡的民調,各種自稱民調公司也是如雨後春筍冒出,實際上具有專業公信力的單位剩多少?

當司法跟民調喪失應有的客觀公平性,藉此詐騙選民的選票,司法成了掌權者打壓異己的工具,民調則成爲了誤導民衆的文宣品,就算達到操控選舉的效果,本該肩負社會公信力的民調與司法都淪爲政治操作工具,將來還有什麼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