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淘寶臺灣被認定陸資 令限期改正 政治無限上綱 臺灣成最大輸家

不管是阿里巴巴旗下淘寶,還是天貓,都已是全球名列前茅的電商平臺,透過淘寶跨境網購平臺開店行銷臺灣產品愈來愈多,對臺灣經濟絕對是正面貢獻。(新華社

繼封殺愛奇藝後,經濟部昨日再對淘寶臺灣下重手,認定「淘寶臺灣」是陸資,並要求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這也是港版國安法後,政府亦步亦趨跟進美國川普政府的「反中」牌,再度大動作封殺陸資。問題是,這樣的政治無限上綱,反斷了臺灣經濟活水,成了最大輸家

經濟部昨天以陸資佔比不到3成、英商投資的「淘寶臺灣」,認定陸資。熟悉《公司法》都清楚,所謂控制公司,依據國際公認會計准則是指持股5成;持股3成除非超過其持有股份表決權,否則僅能視爲交叉持股的相互投資關係,未必具控制或從屬關係的公司。

但經濟部卻搬出英商克雷達股東分A、B股二類,硬是擴大解讀,稱阿里巴巴集團透過其新加坡子公司儘管持股僅28.77%,但卻對其營運方針控制力,再度凸顯政府封殺陸資,「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更讓人難以信服的是,經濟部封殺「淘寶臺灣」的另一個理由,是會員要授權阿里巴巴集團使用用戶個人資料攝影機權限,質疑有資安風險。但既然是在電商平臺開店,如果這些資料都不給,商品怎麼在電商平臺開店?怎麼開立發票?若以此標準臉書等電商平臺是否也有資安風險?

不管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還是天貓,都已是全球名列前茅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創造的雙11電商購物節,更成爲全球電商年度盛事。在網購時代二度創業者年輕人農業人、臺灣中小企業,透過淘寶跨境網購平臺開店,行銷臺灣產品愈來愈多,對臺灣經濟絕對是正面貢獻。

文化面,封殺愛奇藝,自斷每年高達10億的臺灣影視版權採購;封殺淘寶臺灣,也斷送中小企業海外市場拓展機遇。至於臺灣引以爲傲的資通訊產業,在政府不惜做美方反中的馬前卒下,下一步讓人擔心的是華爲每年高達上千億採購金額,是否也要斷送。國臺辦示警前7月臺灣對陸順差高達700億美元,應已是很明確的暗示了。

政府迫於美國壓力抗中,可以理解,但假戲真作同時,也要惦惦這樣的反中,臺灣的利弊得失如何。否則,殺敵1萬,自損8千。臺灣經濟體不像美國有抗中的雄厚實力,一旦美國大選後中美和解,受創的兩岸經貿關係,恐回不去,屆時潮退了,裸泳就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