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選疫苗也分國籍 罔顧人民健康

立委詢問如果中國大陸疫苗先通過認可,臺灣會不會打大陸貨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不選擇中國疫苗是確定的。(姚志平攝)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燃燒,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聲稱已與國際平臺「COVID-19 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這本是好事一樁,但他卻特別強調在COVAX平臺上,不會選擇中國大陸制的新冠肺炎疫苗。凸顯政府防疫期間仍然政治掛帥科學放一邊的不理性思維

大陸是最早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地區,因此最早可以取得大量患者檢體分離出的新冠病毒株,作爲後續研究製作疫苗的材料,臺灣則是確診者少,這也是爲何至今國產疫苗研發進度偏慢的原因之一。

雖然後來歐美各國也開始大流行,但面對未知的新病毒各國都是從零開始學習怎樣因應,不管從確診人數或疫苗研發看,歐美的表現都不必然優於大陸,9月初英國阿斯特捷利製藥公司(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即曾因一名受試者出現嚴重副作用而暫停測試。9月中,美製藥大廠輝瑞(Pfizer)也坦承臨牀試驗過程中,受試者出現輕度至中度的副作用。

而且目前歐美疫情仍嚴峻,大陸則因在第一時間嚴厲實施封城入境篩檢及隔離等各種管制措施下,疫情相對趨緩,未來倘若大陸與歐美同時研發出疫苗,何者能更早有餘裕在自用之餘,提供到COVAX上分享給國際呢?顯然是大陸。

目前國際上共有9支新冠疫苗進入第三期臨牀試驗,4支爲中國大陸的,去除大陸研發的疫苗,就少了近一半選項。我們花大錢購買有選擇權的疫苗,應該是爲了評估比較有療效的疫苗,陳時中卻政治掛帥地排除大陸疫苗,這不是科學的態度

倘若一直到明年底,國產疫苗都無法上市,其他國家也還沒有多的疫苗可提供臺灣,陳時中還要堅持不用大陸疫苗?從口罩到疫苗都一樣,政府不從品質考量,看到來自大陸就直接污名化,這種凡是大陸製造,品質就一定有問題、就不能用的思維,跟四人幫在文革時期的凡是主義倒有幾分雷同,也同樣把意識形態看得比國人福祉更重,一個號稱要抗中保臺的政府,卻學習中國史上最黑暗一段時期的不堪政治作風,顯得格外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