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魚跟人類一樣會痛!嘴受刺激會磨魚缸 遭「弓體」超痛苦

▲ 新研究表明,魚也有痛覺。(圖/免費圖庫pixabay)

實習記者許祐誠/綜合報導

今(4)天是世界動物日,各國都有響應活動。在臺北就有一場「爲動物發聲」活動,是爲「魚類」爭魚權。根據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一份新的研究顯示,魚類感受疼痛方式人類以及哺乳類非常類似,尤其經歷痛苦之後,魚類會出現過度換氣等行爲上的改變,當人類把魚捕撈後放在碎冰上,這種等死的漫長時間根本是種凌遲

根據《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由利物浦大學獸醫系主任斯內登(Lynne Sneddon)所主導的研究團隊,在進行98項有關魚類疼痛的實驗後得出結論。雖然懷俄明大學於2013年發佈的研究才指出,魚類沒有高度發達的大腦皮層足夠感覺到疼痛,得出魚不太會感到疼痛的結論。但斯內登卻認爲,「如果魚沒有疼痛感,他們只會四處受傷。」這些痛苦的經驗,正是牠們的生存工具

她指出,當魚類受到潛在的痛苦事件影響時,牠們會表現出停止進食、減少活動量,以及永久性行爲改變等負面行爲,但令人意外的是,只要使用止痛藥之後,立刻能讓這些行爲消失

此外,斯內登補充,當魚的嘴巴遭受到刺激時,牠們會出現減緩疼痛的行爲,像是用嘴摩擦水箱等,宛如人類腳趾踢到異物時,會用手搓揉腳趾頭一般。「如果我們接受魚類擁有感知痛苦的想法,這(研究)對於我們如何對待牠們具有重要意義」她說,應該採取措施保護魚類「被人道捕捉和殺死」,應該避免傷害牠們,以降低死亡前的痛苦。

目前這篇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會報B:生物學」(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一期以痛覺爲主題雜誌上。許多網友也紛紛替魚類聲援,「快看一下文章」、「鳥類和魚類都受到人類用雙手造成非常大的殘害,其中包括被鉤子勾住,以及無氧環境下的緩慢死亡。所有動物的痛苦都一樣的。」

市場上常見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事實上,傳統市場上常常可以看到「活體弓魚」,不時打開魚鰓呼吸。對此,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活體弓魚主要是讓魚活得比較久,刻意讓牠們魚鰓打開,增加與外界空氣接觸,然而,由於魚是脊椎動物,被捆綁成不自然的U型,自然會造成魚的極度疼痛,魚在緊迫狀態下,反而會影響肉質

因此,動社研究會一直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虐魚和魚品不佳的「活綁鱸魚」,同時要求農委會依法取締業者的違法行爲,並積極推廣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