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溫州日報小記者尋訪徐霞客足跡!家長感嘆——在遊中學 雁蕩山之行太有價值了

尋訪徐霞客的足跡

雁蕩山憑啥吸引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三次來訪?站在懸崖絕壁之上,“懸空”看雁蕩會有怎樣的感受?11月17日,溫州日報小記者俱樂部邀請《發現雁蕩》創辦人蔡正敏帶領2025年新一屆小記者尋訪徐霞客的足跡,瞭解雁蕩山地質變化的奧秘。

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的雁蕩山歷史淵源深厚。早在南北朝時期,這裡便已成爲文人墨客的遊歷聖地。唐代西域高僧諾詎那慕名而來,帶來佛教文化,使其逐漸成爲宗教勝地。北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裡稱雁蕩山爲“天下奇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三次到訪雁蕩山,寫下長篇遊記。據統計,雁蕩山留有詩詞5000餘首、摩崖石刻400多處。

“這些文化遺產給小記者提供了一扇瞭解歷史的窗口,而雁蕩山本身奇特的地貌也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蔡正敏說。在方洞景區,他和孩子們研究起“火山多期次噴發形成的各類岩石”,“一億二千年前的地質變遷,造就了這裡峰巒疊嶂、飛瀑流泉的壯麗景觀,觀音峰自上而下反映了4個期次的火山噴發,方洞棧道順‘金腰帶’而行,是火山作用過程中不同期次噴發形成火山岩的一個縮影。”

雁蕩山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破火山;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巖)帶中白堊紀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紋岩的天然博物館。經過多期的火山噴發和地址變遷,它才形成了如今衆人所見的雄起壯麗的山川風貌。

小記者們細細聆聽的同時,不忘輕撫岩石上的波紋,感受1億多年前的地質變遷。

一路前行,景區沿途奇峰遍佈、怪石嶙峋。位於懸崖峭壁上的方洞景區,連着小龍湫景區,小記者翻山越嶺,哼着歌走過鐵索橋,越過玻璃棧道,欣賞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途中,蔡正敏傳授小記者移步換景的秘訣。沿着臺階一步步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座座山峰平地而起,高聳入雲,一個不經意的轉彎,山峰就從剪刀變成了啄木鳥,再走幾步,又出現大熊的造型。

“太神奇了,不同的角度去看遠處的巖峰,竟有如此美妙的變化。”小記者蘇鴻樂對美景讚不絕口。

雁蕩冠天下,靈巖尤絕奇。作爲“雁蕩三絕”之一,靈巖景區峰巒疊翠,美不勝收。蔡正敏說,“靈巖”取名於“靈光獨耀,岩石爭奇”。

“真正做到在遊中學,這樣的研學太有價值了,孩子們不僅欣賞到雁蕩山的絕美風光,還能深入瞭解它的地質形成過程,激發孩子們的探索之心。”對新一屆小記者研學活動,小記者施子琪家長給予了高度評價。

小記者 探索少年無限可能

招募對象:

全市中小學生(二年級及以上),週末有一定空條時間的孩子。

加入我們,開啓不一樣的成長之旅。掃碼添加溫州日報小記者小編微信。

記者:李楊慈

圖片:李楊慈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雲畢

三審:林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