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4000萬打造慈雲路智慧交通道路
新竹市政府將投入4000萬元改善園區交通,在慈雲路建置智慧化交通即時路況系統,未來尖峰行車時間將減少3到5分鐘,行車更順暢。(陳育賢攝)
新竹市政府將投入4000萬元改善園區交通,在慈雲路建置智慧化交通即時路況系統,未來尖峰行車時間將減少3到5分鐘,行車更順暢。(陳育賢攝)
新竹市長林智堅上任後持續改善園區交通,今年6月向交通部成功爭取2年4000萬元經費,將在慈雲路建置智慧化交通即時路況系統,分2期執行,預計今年10月開工,2018年完工,林智堅表示,未來通勤民衆可隨時掌握現場車流與道路狀況,慈雲路由竹北往返園區尖峰行車時間將減少3到5分鐘,行車更順暢。
交通處長倪茂榮表示,繼寶山路調撥車道成爲新竹市第1條「智慧交通示範道路」後,慈雲路也將投入2年4000萬經費,進行「大新竹運輸走廊整合道路交通與電信資訊應用計劃」。
計劃以東西向臺68線及南北向經國橋到慈雲路爲中心,往外圍交通要道擴散於慈雲路,沿線裝設監視設備、設置Etag偵測車流、資訊顯示看板、網站和LBS系統,利用旅行時間、路段車速等控制參數,動態調整各路口號誌時制。
此外,也將整合縣市園區、公路總局、高公局等即時交通資訊,提供「跨區域交通路網單一管理平臺」,蒐集交通流量情形,以各路口截流分流方式,紓緩塞車問題,平衡主要路徑交通壓力,並以「自動、即時、最佳化」方式調整交通號誌,讓交通不打結。
倪茂榮指出,第1期計劃經費1600萬,於國道1號、經國橋、興隆大橋等設置32臺Etag、1座CMS設備,擴大搜集各項交通資訊,並引導用路人至較不壅塞路徑。
其中將於經國橋廊帶增設管制號誌,預計今年底完工,平衡南北向主要路徑間的交通壓力。第2期經費2400萬,以1期路徑向外擴建,設置34臺Etag、2座CMS設備等,平衡東西向主要路徑間的交通壓力,預計2018年完工。
林智堅表示,交通部肯定竹市府改善園區交通投入的努力,此次成功爭取2年4000萬經費,補助金額爲2008年以來歷年之最,將打造慈雲路成爲智慧交通道路,預計完成後尖峰行車時間將減少3到5分鐘,耗油減少5至10%、排放二氧化碳減少5至10%,提供通勤民衆便利資訊與順暢交通環境。
另,透過大數據車輛資料收集,除打造慈雲路智慧化交通系統,相關交通資料也將成爲市府重要資產,將研議相關資料運用方案,並積極和民間合作,不論是透過資料或是試驗場域,使新竹市逐步成爲智慧城市。
此外,爲改善園區聯外道路長期交通壅塞問題,他上任後「多管齊下」,兩年多來投入逾1.46億,除年初重整光復路智慧化號誌,也陸續完成高峰路、大學路51巷拓寬,寶山路調撥車道建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