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中榮新技術 兩分鐘檢測阿茲海默症

臺中榮總失智中心主任李威儒表示,目前AD的診斷工具,除傳統的臨牀病史詢問、神經心理評估測驗、和結構性腦部核磁共振或斷層掃描,臨牀上,能實際反映腦部病理變化的正子掃描和腦脊髓液的生物標記檢測,亦是發展趨勢。

上述生物標記資訊,也是今年發表最新的阿茲海默氏症診斷標準中,必要的診斷條件。但是正子掃描有輻射線且價錢昂貴,而腦脊髓液的生物標記,需要侵入性的腰椎穿刺,取得檢體,都有其侷限性。因此,最理想的檢驗方式爲從周邊血液中,直接檢測腦部病理變化相關的生物標記,來幫助診斷。

興大生醫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林淑萍指出,NFL濃度是AD、其他失智症和多發性硬化症重要的腦部神經退化及損傷指標,傳統使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或其他血液生物標記檢測方式,檢測時間約需二至三小時。

在AD病患的周邊血液中,ELISA檢測結果亦顯示有較高的NFL濃度。而團隊所開發具奈米刷結構的電子感測元件,可同時偵測血液檢體中NFL蛋白質與含NFL腦外泌體。另可透過奈米刷結構擴大體表面積,大幅提升檢測器的靈敏度,同時節省檢測時間至兩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