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熱起來
7-11自家icash Pay交易佔比與熱門的LINE Pay相差無幾。(7-11提供)
防疫期間,不敢碰零錢的民衆也變多了,順勢大大增長行動支付的使用率,包括百貨、超商、速食等都發現「成長顯著」。以百貨爲例,新光三越疫情後skm pay綁定數成長2倍,交易卡數成長3倍、業績增近3倍;微風集團的Breeze Pay 1至3月和去年同期比,交易金額增逾4倍。
高回饋刺激使用意願
HAPPY GO鼎鼎聯合行銷公司顧客經營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明城透露,遠東百貨和遠東SOGO、遠東巨城購物中心、遠企購物中心可用的HAPPY GO Pay,2月至今註冊綁定會員成長2至3成;3至4月疫情較爲嚴峻,卡友于百貨通路消費佔比雖下滑1成,但在零接觸經濟持續發酵下,HAPPY GO Pay使用人數每月約增1成,卡友平均使用次數月增率4%。
國小任教、40多歲陳先生過去對行動支付都沒有太多概念,但疫情後,會到家旁邊的百貨買外送或消費,受百貨自家行動支付工具高回饋誘因,手機開始從原本內建的Apple Pay外,增加百貨、LINE Pay及街口支付的APP,「一來是因爲優惠的關係,二來爲了安全。」因爲家中有才6歲的小孩,而且學校得接觸很多學生,使用行動支付後就不用一直找錢,也可減少接觸到病毒危險。他也笑說,認真使用LINE Pay這類有回饋行動支付工具,短短4個月左右就累積了上千元的LINE Point,實在划算。
臺灣目前2大行動支付功具LINE Pay及街口支付觀察,因疫情影響,民衆外帶及外送需求大增,因此不少店家及外送平臺都紛紛擴大了行動支付的功能,像LINE Pay近3個月就有3萬個線上線下通路加入,讓全臺可使用該服務的店家突破了20萬家,更與的Uber Eats及foodomo 2大外送平臺合作,推出全新的LINE Pay服務;街口支付中本來就有美食外送及外帶點餐功能,因此平臺最近除了積極擴增店家數以外,更讓更多店家的菜單數位化。
30出頭的黃先生是北漂族,日常避免不了外食,本來就擁有多個行動支付APP,他發現,除了過去百貨支援,疫情後,不少小店都加入瞭如街口支付、LINE Pay或Pi錢包,甚至因爲自家樓下面攤都可用街口支付,於是只帶手機及鑰匙出門,「有一次到樓下買晚餐,我阿姨向我借零錢搭車,我就回說沒帶零錢,她就罵說:你明明手上拿着餐點。」但還是比較謹慎的他,認爲自己不會完全依靠支付,擔心若發生天災人禍而停電時,沒有現金會困擾。
4大票證使用率倍增
超商部分也同樣發現支付使用增加,7-11發現自家的OPEN錢包或icash Pay的佔比,已與兩大掃碼支付工具LINE Pay、街口相差無幾,在會員綁定上成效有加;全家今年5月對比1月,消費者行動支付結帳就成長近3成,而部分店舖設置的自助結帳機,每天亦有超過百次的使用量。
以非現金支付選擇最多爲訴求的萊爾富,可用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有錢卡4大電子票證,發現近期大都會區的非現金支付比率就增加超過3倍。OK超商因開放達25家信用卡公司使用,信用卡超過悠遊卡等電子票證,近期非現金支付成長也達兩成。一家超商加盟主就私下透露,以往多會拿現金消費的年長者,不少也改用悠遊卡支付,上手較爲簡單,就是不想接觸零錢;而年輕人使用像是玉山Wallet支付的比例也增加,因在超商消費還可折抵每月帳單金額,顯見疫情已經悄悄改變人們的行爲模式。
通路數位化轉型加速
速食業者導入新支付同樣積極,麥當勞繼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後,去年再導入4大票證,這波再攜手Line Pay,陸續於雙北4家門市測試,包括自助點餐機都可使用,預計年中即可擴展至全臺,未來還可用LINE POINTS點數折抵消費;肯德基、頂呱呱也有多家支付,後者還推綁臺新街口聯名卡,於頂呱呱集團刷街口支付,即享8%街口幣回饋。
比漾廣場總經理周寶文分析,這次疫情超越全球人的想像和經驗值,所有通路都在想「人不來要幹嘛?」只靠實體通路已不復存在,於是順應「無店鋪、零接觸」,加速數位化,日後,百貨通路可跳脫業種框架的思維,品牌可思考設櫃是否有複合功能,他拿比漾廣場爲例,預計將以「內容電商」爲主軸,期望最快在年底前成立自有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