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統籌款分配不公 中央不能坐視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財劃法修法已喊20多年,財源分配不均是事實。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攸關各縣市建設發展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歷經20多年始終無進展,國民黨提出修法版本,立院內外依然吵得不可開交。分配不公是事實,奈何無論藍綠都是換位子換腦袋,有權作主時往往刻意忽略,如今朝小野大,正是重立機制、合理分配財源的契機。

依既有財政收支劃法,統籌分配款六都佔7成,其他縣市分配3成。坐擁百萬人口的彰化今年獲131.54億元,金額雖是六都以外最多,但依統籌款加權規定土地面積仍是主要考量,彰化地小人多,人均分配1059元,僅高於竹縣,之前則長居最後一名,逢選舉總成爲熱議話題,選後不了了之。彰化另獲一般補助款180.81億元,金額僅次於屏東。

兩項補助彰化人均共2萬5154元,居縣市後段班;彰化自有財源約23到24%,面對龐大的人事與建設支出遠不敷需求,因此期待透過財劃法修法改善。依國民黨版本試算,彰化統籌款將增加443億元,金額僅次於新北市,縣長王惠美認爲可有效挹注地方建設與社會福利。

王惠美說,財劃法修法已喊20多年,財源分配不均是事實,現況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很多資源都集中在六都,彰化縣民不是二等公民,中央有義務讓各縣市有更好財源,有更好的發展。

藍營縣市多抱怨中央集權又集錢,看「顏色」給補助及重大建設。一名官員就說,彰化爭取二林精密機械園區卡在環評,軌道建設也一波三折;中央補助常是政策性的競爭型補助,地方要基於需求去建設,往往欠缺經費,難以形塑地方特色,拉大與六都的差距。

統籌分配款的餅就那麼大,分少的縣市勢必反彈,中央與其在這塊大餅挪來挪去,不如另闢財源,像利用近年來超額稅收補助地方,縮小縣市發展差距;各縣市也要積極開源節流,以彰化來說,擁有全臺最好的風場及日照條件,若「綠金」發展好,也有機會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