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 精準傳達府院理念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 圖/本報資料照片

「當完發言人,我回去上課的內容可能要改。」從學界轉戰政界,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展現出無限可能,主攻能源議題的他,期許扮演政策的「轉譯者」,精準傳達府院的理念,也希望讓國際社會明白,臺灣在減碳上不只是達標,還可以有更多貢獻。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接任行政院發言人才兩個月時間,但對於「新身分」已經很有感。

林子倫受訪時說,在能源辦七年迄今,平均每年有逾200場會議要參與,「當發言人後發現只有更多會議」、「一天可能就四、五個行程」,現在幾乎沒有上下班時間,要一直處在高張力、快節奏的狀態,而且以前在能源辦比較像是幕僚角色,現在則是決策參與者,很新鮮,也是過去教職看不到的面貌。

林子倫坦言,「以前安裝的天線沒有這麼多」,現在大小事都要了解再做出迴應,且不只要考量政府角度,還要思考社會觀感,且不是隻有能源,打詐、道安、治安、資安等議題都要全面分析跟理解,如果有重大突發事件甚至要主動迴應,促進社會溝通,也能替內閣啓到加分作用。

他認爲,發言人是政策執行上「關鍵的一哩路」,要把握時機溝通,才能把炒好的一道菜完整端上桌,不然就很可惜。

談到自己最擅長的能源議題,林子倫說,自己長期參與國際,擁有超過20年在第一線打仗的經驗,臺灣在能源轉型上表現並不差,不須畫地自限,已經有相當多的成果,像是到2030年我國離岸風電累積量可以達到全球第五名,只輸英國、美國等國,亞太地區除了中國大陸外,日韓都在我們之後。臺灣只花6、7年時間就要跟上世界腳步,已經很不簡單,國際上對臺灣綠能轉型的期待,就跟對臺積電的期待一樣很高。

林子倫也提到,臺灣現在正在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加上有很棒的ICT人才,加上數位轉型投入,不管是在新創還是智慧防災上都已打下很棒的基礎,臺灣有能力在國際上做出貢獻,找出解決方案,未來在減碳方面將發展出更多可能性,各類隱形冠軍也會逐漸產生。

對於今年是否持續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臺灣官方團團長?林子倫強調還要討論,惟他也說,儘管目前分身乏術,還是希望做出貢獻,實際任務就尊重安排。

實際上,林子倫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畢業於臺大化學系的他,取得紐約州立大學環境與森林學院公共政策碩士、美國德拉瓦大學都市事務與公共政策博士後,長期任教於臺大政治系,深具國家公共政策、國際環境政治、能源與氣候政策等相關專業。

林子倫就笑說,以前教學生的時候,不見得熟悉第一線規劃,實際面對現場,跟學理確實存在一些差距。現在經歷決策過程,會讓自己更加了解一個公共政策如何產生,「過去教科書很多理論可能需要調整」,未來教書會把更多層次的考量納入,「換了一個角色也會多一些體諒」。

至於未來卸下發言人後的規劃,林子倫表示,能夠在政府服務是使命,但教書一直是自己最喜歡的事,對於做研究感到非常有興趣,「教職以外的安排則沒有設限」,希望能在永續能源、氣候轉型方面,持續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