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攜新作《詩》來臺 讓觀衆重新愛上香港

許鞍華導演(右)與詩人黃燦然有諸多對談。(佳映娛樂提供)

甫結束今年柏林影展評審工作的許鞍華導演,即將帶着最新作品-紀錄片《詩》來臺與影迷交流。3月12日 (二)晚上七點將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唯一一場《詩》特別放映暨大師講堂,2月29日下午三點半起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賣,希望一睹大師風采的觀衆請把握時間購票。《詩》榮獲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第30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被Screen International評爲「一部充滿愛的電影」、以及Beijing Times讚歎全片充滿「對香港這座城市及其文學靈魂的衷心致敬」。

76歲的香港電影新浪潮核心人物許鞍華導演創作豐富,作品中飽含對於人物及政治社會的觀察。曾六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新作《詩》起源於她十幾年來一直很想拍關於香港詩人的故事,雖然關於詩的題材並不是會賣錢的題材,但當許鞍華導演過往面臨生活困難時,都是用詩來救贖自己;也因爲疫情讓許多拍攝計劃停擺,她追尋自己內心最深切的呼喚,帶領觀衆重新認識香港的詩意角落。在她的鏡頭下,即便再小衆的詩,香港文人仍堅守岡位以筆明志。

《詩》隨着許鞍華導演親自拜訪多位香港詩人好友,如淮遠、飲江、鄧阿藍、馬若等人腳步;並借用資料影像及照片,追懷已然離逝的西西和也斯。在當下的詩句中回望香港的過去及未來。《詩》另一部分則主要紀錄兩組截然不同生活態度的詩人。一位是福建出生的詩人黃燦然,自由率性。2014年因爲在香港的生活成本太高,選擇移居深圳。在片中談到自己寫了三十年的詩,詩中的香港好像已是另一個世界。另一位詩人則是2018年搬離至臺灣的詩人廖偉棠,積極入世,在臺灣忙於講學併兼顧家庭。許鞍華導演凝視香江,書寫衆詩人蜿蜒綺麗的生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