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鋒:健康科技保障 致遠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閻娜 黨鵬 成都報道

“科技保障,美好未來,就是用科技賦能大健康產業,讓企業的路走得更紮實,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健康中國研究中心理事、中國保健協會監事長徐華鋒表示。

4月13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完美集團特約合作的“健康中國 完美行動——2024春季養生‘肝’勁十足公益講堂”上,徐華鋒就大健康企業如何通過科技賦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主題演講。

健康成爲剛性需求

在徐華鋒看來,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因此,大衆對健康的追求也成就了大健康產業的崛起和健康企業的發展。

“健康當下已經成爲中國人的剛性需求。”徐華鋒表示,“伴隨經濟進步,大衆的消費從吃得飽、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轉變,健康消費正當其時,同時,老齡化的進程加快、全生命週期健康的提出、醫療改革政策方向的變化等,都對健康管理、健康營養產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同時,他還指出:“無論是經濟上行還是下行的時候,大衆追求健康的趨勢不會改變。在疫情期間,健康產業依然相對堅挺,不少企業還抓住了網絡銷售和直播帶貨的機會,實現了業績的增長。”

不僅是消費需求的增長,政策層面上,一系列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更進一步。2016年,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黨中央首次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爲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相關文件出臺,提出了15項專項行動,制定了共124項行動目標。此後,地方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及要求,推進健康行動的落地。

徐華鋒表示:“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國人對健康的投入越來越高,因此人民健康被放在了國家戰略地位。但政策的落地不僅需要各地政府落實,更需要大健康領域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去落實和踐行。”

徐華鋒注意到,今年,創新藥、生命科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質生產力”成爲今年全國兩會熱議的高頻關鍵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提到“開闢生命科學等新賽道”,釋放出行業積極信號。

他認爲:“新質生產力將賦能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進步。一個企業如果僅僅是依靠一個口號、一個廣告,終究是曇花一現,無法走得長遠。不斷依靠科技力,將企業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和科技創新的成果運用到產品當中,企業不斷轉型升級,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

科技和科普是企業發展的最優解

據徐華鋒觀察,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着三個現實問題:

首先是健康素養的問題。健康素養是指對自身健康水平的判斷,以及維護和提高健康的能力、知識判斷的能力。據衛健委統計數據,2008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是6.68%,目前,這一數字已提升爲30%,即100個人裡有30個人有基本健康素養,這代表着健康消費的盲目行爲在逐漸減少,不過,我國居民的健康素養依然有待提升。

其次是信息誤區的問題。消費者對於保健食品審批、行政監管及政策法規等並不完全瞭解,信息的誤差和不對稱,也造成了消費者對於大健康市場及各類保健產品的誤解。

最後是信用風險的問題。大健康產業涉及到的企業衆多,是一個複雜的生態,在行業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的違規行爲對這個行業造成的信用損傷也是健康行業發展過程中遭遇的現實問題。

關於如何解決上述問題,讓企業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徐華鋒認爲有兩個解決措施:“一個是依靠企業的科技提升,另一個則是依靠市場銷售的科學普及。”

他進一步表示:“讓產品能夠經得住時代、時間和各地域人羣不同的考驗,還是要靠科技,只有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此外,基於科技進步之後,產品好在哪兒、有哪些科技含量消費者並不清楚,要用科學普及的方法把這個產品的內涵傳播給消費者,做好消費者教育工作。”

在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中,消費趨勢也在不斷變化。徐華鋒認爲,從需求方面看來,消費者未來可能更加理性化、個性化,因爲消費者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一定會趨於理性,同時,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也會使得消費需求更加個性化、細分化。

他表示:“企業要看到、抓住消費趨勢的變化。產品要具備科技性、便攜性、個性化、食品化等,滿足各類消費的需求。此外,企業的工作重心不僅僅是產品本身,也要做好消費者的健康管理。從銷售產品開始,做好後續對消費者的健康管理和服務,建立與消費者更深層次的鏈接。”

此外,徐華鋒還提出了好企業的標準:“首先要做市場需求的產品,其次產品要有科技含量,最後企業內部還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