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旅遊:無法滿足特殊人羣的需求

人在童年時候,擁有着各種各樣的夢想,最普遍的是職業理想老師軍人科學家等,到了一定的年齡視野拓寬了,生活考驗之後,看透了現實,職業的理想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旅行

理想在一定條件下是空想上班族金錢時間,爲了滿足旅行的需要,有人喜歡上了虛擬旅遊。不用護照不用忍受長途奔波帶來的疲倦,何樂不爲。虛擬旅遊是一種建立在現實旅遊景觀基礎上,通過三維實景電子地圖結合,在網絡上構建出一個虛擬的旅遊環境。你不用去風景區,就可以與心儀景點合影,不用攝影師,就可以讓數碼照相機爲你拍照。這樣的旅遊方式不受時間限制,也不擔心在途中發生意外,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少人壓縮了出國旅遊的計劃,虛擬旅遊便逐漸成爲人們精神寄託,越來越受到網民們的歡迎。

虛擬旅遊前景廣闊。目前,這類受到白領追捧的虛擬旅遊網站國內還剛剛起步,但在國外虛擬世界的網站已比較普遍。以著名的虛擬世界網站“第二人生”爲例,這個網站採用三維圖形技術模擬出一個大型虛擬世界,目前已吸引了460多萬名會員。另外,有一項統計顯示,45%的成年美國互聯網用戶使用過虛擬旅遊這一功能。有專家預測,只要我國相關網站技術成熟服務完善,虛擬旅遊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理想不能實現帶來的是遺憾,這種旅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們的缺憾。相對空想,是把旅遊當作實現理想的方式的人,他們比較特殊。在古代,出名的是徐霞客,走遍大川名山爲的是完成偉大的著作

在現代,較爲普遍的職業是作家攝影家,還有就是空姐。作家需要長途旅遊尋找寧靜故鄉,尋找靈感,沒有切身體會是無法實現的。攝影家也是如此,只有到達真實的景區才能拍出高質量照片。這類人把職業當做一種理想和必須,而旅行是實現理想的方式,就算會遭遇嚴寒酷暑,他們也不會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