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足+供應斷鏈 近九成製造業 產能開不滿

中經院指出,製造業產能開不滿,問題出在「訂單服務需求不足」與「供應斷鏈原料缺貨」兩大主因。加上今年4月起本土疫情爆發,「人員調動不暢」,嚴重影響企業產能,達不到最佳/最大產能廠商佔比大幅攀升,尤其在食品暨紡織、基礎原物料。

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2022年上半年產能滿載企業比例大幅下降,包括廠商主動或被迫降低產能,個別產業來看,電力機械設備業僅2.5%業者產能開到最大;產能開到最大也僅有化學生技醫療業的31.4%,還是疫情期間最有需求的行業。

吳中書指出,所幸廠商回報新增產線與擴廠計劃仍持續進行,製造業附加價值最高的電子暨光學產業,新增產能的業者中,已投入、且預計再投入者近六成(58.3%),反映出製造業對資本支出、投資設備仍有偏高意願。

此外,與 2021年下半年調查相比,「臺灣」持續是最多企業考量的設廠地點,高達80.6%,評估投入「大陸」與「美國」的比例明顯較2021年下半年減少,分別由25.7%、6.8%,滑落至17.4%、2.8%。其中,化學暨生技醫療、電子暨光學與電力暨機械設 備業者中,約 15%~25%業者評估投產大陸。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以供應鏈佈局看,製造業2021年下半年認爲應以美國、東南亞優先,此次調查發現,新興地緣政治干擾等因素下,製造業拉回臺灣作爲投資據點、自建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