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AI伺服器擁2大成長動能 臺供應鏈產業受惠

資策會MIC表示,2023年AI伺服器在全球總產值佔比已過半,臺灣伺服器產業的全球出貨佔比逾8成,AI伺服器代工更高達9成,主因具備高階伺服器的設計研發與代工能力、高階晶片進入中國大陸受限,以及美系客戶要求高階伺服器於非中地區生產等因素所驅動。

隨着全球AI伺服器市場持續成長,在整體伺服器的出貨佔比持續提升,自2023年12.4%增至2027年20.9%。資策會MIC預估,2024年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爲194.2萬臺、2025年達236.4萬臺、2027年達320.6萬臺,2022~2027年複合成長率(CAGR)爲24.7%。

其中,包括價格昂貴且採用高階繪圖晶片(GPU)的AI訓練伺服器,以及採用中低階GPU、可程式邏輯閘陣列晶片(FPGA)、特殊應用晶片(ASIC)的AI推論伺服器。

展望2024年,資策會MIC認爲,AI伺服器成長具兩大主動能,包括大型語言模型(LLM)的雲端訓練戰場,以及新興主戰場「中小語言模型」。前者爲各大雲端服務商正競相佈局LLM與生成式AI應用,如Google將於今年推出Gemini,Amazon也在訓練新LLM。

而中小語言模型預期將是2024年新興競爭領域,資策會MIC指出,許多更爲客製化、符合運算效率的模型將陸續出現,如Llama-2、Microsoft Phi-2、Google Gemini Nano 2等。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魏傳虔表示,不僅各家廠商大量採購高階AI伺服器,增強自身在數據中心的AI算力部署,國防、科研等政府單位也持續導入AI算力,皆使AI伺服器成爲數位時代各國衡量資訊國力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