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首考國語文綜合能力 現代時事包裝閱讀理解題型

111學測第2天試程,下午第2科考科爲首度登場的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高中國文老師認爲,考題結合時事,且重視應用,符合108課綱特色。(李侑珊翻攝)

111學測第2天試程,下午第2科考科爲首度登場的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以下簡稱國綜)。高中國文老師認爲,考題結合時事,且重視應用,符合108課綱特色,素養題仍爲命題大宗,以評量考生的國語文能力,像是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以及曹操如何處理疫情紓困方案等題目皆納入其中;國寫則是考出樂齡議題,想了解年輕族羣對高齡化社會的反思。

中山女高國文老師李明慈表示,今年國綜考科的文白分配爲1:1,比例平均,而整份試題在出題上,十分善用現代包裝,更連結經史子集素材,像是第8題取材自陳壽《三國志.魏書》,談曹操面對疫情下的經濟紓困方案,相當具有代表性;另外還有〈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出師表〉、〈虯髯客傳〉等經典名作,在24題被安排爲人物/言行表現的對應選項,運用相當靈活。

中正高中國文老師張青松指出,考題當中不少精彩的素養導向出題,像是第4題以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爲主題,考的是斯卡羅族的跨歷史理解;第20到22題組爲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出題結合法律專業;混合題第35到第37題則是選自美國中生代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作品〈倘若我們不再假裝〉,以此談氣候變遷環保議題,兼容幷蓄,展現新風貌。

至於國寫方面,建國高中國文老師周杏芬認爲,第1題重點在於討論老人照護的關懷,命題者希望能引起學生思索,如何照顧及關懷生活周遭的長輩,呼應108課綱中的「人與社會」的素養議題,考生可與〈醉翁亭記〉中「傴僂提攜,往來不絕者,滁人遊也」,以及《論語》中孔子的願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相互連結,深化寫作內容,寫出樂齡生活的時代需要。

國寫第2題則是以「當我打開課本」爲題,要考生描繪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中山女高國文老師李明慈分析,課本是同學們生活中每天接觸的事物,考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與思考,並加以聯想與想像,並在以此抒情。換言之,必須選自己真心所愛並且有感的科目,善加發揮,死記背誦事例將無法拿到好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