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自然科諾貝爾獎、新冠時事入題 全中教:生物及地科難

全中教教師羣解析學測自然科題目。(全中教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表示,今年學測自然科,生物領域題目反應諾貝爾科學時事,着重圖表判讀能力,緊扣探究實作的精神符合課程綱要且鑑別度非常高,但題目中偏難,學生要得高分不容易。

至於地球科學題目偏難,學生作答困難度高,但可鑑別出對課程內容精熟的學生。全中教指出,地球科學部分考題靈活,扣合108課綱的精神,題目中偏難,多爲高層次(應用、分析、綜合、評鑑)題型,可鑑別出熟讀地球科學各主題並具有自然科科學素養之學生。

探究與實作的跨科考題充分展現地球科學爲應用科學的特性,考生須靈活運用物理與化學等基礎科學概念,發揮探究與實作的精神,並運用分析與統整的能力,才能選出正確答案。美中不足之處爲第54題的配分,若能再說明題目的推論依據內容需着重哪些重點,可讓學生更能在作答時間內展現出本試題想鑑別的能力。

化學領域則考貝魯特硝酸銨爆炸時事,實驗題多具有鑑別度,難易度中等。全中教說,化學領域取材包含時事議題如 (24)、實驗題偏多(19.20.25.26.27)包含探究試題(47)、生化跨科題(45~47、55~60),試題取材範圍合宜。其中26題如果能提供實驗裝置圖,題目能讓學生更清晰瞭解有助於解題,將更容易作答。

至於物理領域,缺少課綱探究與實作相關試題,無素養導向的真實情境問題,主題的分佈不均,考題較無挑戰性。

全中教指出,物理領域題目難度屬中偏易,第一部分試題着重課本內容,較少傳統計算題,多爲閱讀理解與圖表判讀即可得到答案,第35題涉及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理解與應用,屬較難的試題。第32題爲偵測血液流動的都卜勒效應,與去年學測第50題試題類似。

全中教說,物理領域缺少108課綱強調的探究與實作能力相關試題,也缺乏素養導向的真實情境真實問題。主題的分佈較缺乏電與磁的統一與量子現象單元相關試題。對於中上學生而言,物理考題較無挑戰性,但對建立學習信心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