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批政策:缺工就找外籍人士頂替 無助改善就業結構
勞動部同意開放僑外生擔任大客車駕駛。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劉學聖/攝影
勞動部日前公告開放副學士以上僑外生從事旅宿業清潔、訂房等職,如今又同意開放僑外生擔任大客車駕駛,學界評析,政策背後邏輯是國人不想做、沒人做的工作,就用外籍人士頂替,但也失去改善職場環境、就業結構的機會。
東華大學法律系教授張鑫隆表示,大客車駕駛雖然並非意義上的3K工作(指骯髒、危險、辛苦),但過去曾做過客運工時調查,客運業的工時易影響駕駛人生活,年長者願意長時間勞動、或時間被切割零散,以此換取較好的報酬;但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屈就這樣的工作環境。
張鑫隆說,缺工背後的原因是年輕一輩不願投入運輸業,國人不想做於是就用外籍人士頂替,但卻失去改善職場環境的機會,陷入未能解決運輸業工作條件不佳的困局。
升學輔導平臺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則認爲,現在的大專校院多是強調科技業、半導體等產學方案,沒有明晰的產學策略將僑外生引導到臺灣其他行業。再者,取得大客車執照前還需考小客車駕照,加上交通運輸業涉及最基本的社會安全,絕對不是一句缺工就「開放僑外生」能解決。
魏佳卉也談到,國人對職業缺乏想像,職業和自我認識都不足,年輕人認爲擠入科技業大廠纔有前途,但社會各種技術工其實薪水尚可,也有服務社會的精神,教育場域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職業跟自我志業,而非人力嚴重傾斜,就將腦筋打到僑外生身上。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表示,雖然大客車駕駛薪資相較於其他工作已經很高,但應該要檢視的是不同業別競爭的薪資及工作環境,招募不到人才,可能是該業別當前的條件較不受駕駛人力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