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國防預算應以GDP3%爲基準
行政院核列明年度整體國防預算共計5863億元,佔GDP比率約2.4%。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臺灣應該以GDP的3%爲基準。圖爲三軍九校院聯合入伍訓練軍官班隊8月23日舉行結訓典禮。(軍聞社)
行政院核列明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4151億元,若加計特別採購預算以及非營業特種基金,整體國防預算共計5863億元,佔GDP比率約2.4%。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比照其他受戰爭威脅民主國家的防衛預算,臺灣應該以GDP的3%爲基準,若無法達此標準,底線也要有4800億元規模。
蘇紫雲說,不論預算本身的規模或增長幅度,明年度的國防預算都是歷年之最。不過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增長20%,國防部主管預算僅增長13%,這顯示各部會爭食總預算情況下,國防預算並未獲得應有的增長。
他認爲,編列國防預算應以更高層次的戰略角度思考,尤其政治文化上更應擺脫以前重文輕武的情況。以最近兩岸軍艦對峙爲例,對面都是下水10年內的新艦,而我們卻是50年的老古董,「希望穿西裝的能提供前線最好的裝備。」
蘇紫雲指出,如果不納入新式戰機及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預算,常年預算其實只有GDP的1.7%。事實上,常年預算中人員維持費、作業維持費、軍事投資這三大塊才能看得出國防預算是不是健康的,畢竟特別預算雖屬於廣義國防預算,但變動性仍偏高,況且特別預算買回來的裝備,若常年預算沒有大幅增加作爲後盾,以後會面臨妥善率問題。
蘇紫雲說,參考受威脅民主國家的國防預算佔GDP比率,新加坡3%,以色列、韓國都2.8%,因此臺灣可以GDP3%爲基準值。若以2021年臺灣GDP總產值7021億美金換算,也就是新臺幣6900億元的規模。他說,以國防預算結構來看,人員維持費、作業維持費、軍事投資應三者平衡,因此臺灣國防預算的底線應該要有4800億元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