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美關係雖止跌 難期待春暖花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9日下午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路透)

美國務卿布林肯19日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表示,習近平願意會見布林肯,象徵布林肯此行的成績已經「及格」,但不必期待美中關係春暖花開,只稍微緩解先前的緊張氛圍,避免關係再下探。

李大中指出,習近平與布林肯順利會晤是重要的觀察指標,即使美中在各方面仍各說各話,但仍努力緩解從2月至今的緊張氣氛。

稍早,前美國國防部主管中國事務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在推特發文說,如果習近平會見布林肯,將是習向中共幹部和政府官員發出一個重要訊號,即他們應該對與美國對話,保持開放態度,儘管這不一定是向美國妥協。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表示,過去數月,中國一直把中美關係,乃至中國內部面臨的問題歸咎於美國。如今,中國領導人需要開闢政治空間,轉向更直接的溝通」。

何瑞恩說,「北京方面認爲,透過直接溝通以管控兩國關係遭受的壓力,符合自身利益」,併爲習主席今年秋天APEC峰會期間與拜登會面鋪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則說,布林肯此行,中美已談到若干共識,最核心的議題是中國所強調,「不折不扣」落實之前中美元首在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尊重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包含臺灣問題與高科技競爭等。

她認爲,從此次會談來看,兩個大國在穩定關係方面某種程度形成了共識。

但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李慶四認爲,在中美具競爭性與敏感問題上,從過去美國一貫表現來判斷,絕不會因爲這次布林肯的訪問出現根本性轉變,包含臺海局勢在內。即使可能做點面子功夫,但美國勢必要把「臺灣牌」打到爛才滿意,這同時包含兩國在高科技等領域競爭,美國內部把中國當成競爭對手已是共識。

李慶四表示,美方一方面打壓中國製造困難,另一方面卻又非常急着要與中方恢復對話溝通關係,這種手法從東方角度來說,很難理解,卻是美方所慣用,透過製造籌碼來獲得額外利益,得到意外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