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座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揭牌
亞洲第1個「氣膠科學研究中心」17日在中山大學揭牌成立,中心主任王家蓁探究細懸浮微粒(PM2.5)發現,當空氣中一些有機質細懸浮微粒與小水滴相溶時,其價電子能級結構及氧化還原特性會隨着其所處酸鹼度而改變,對人體及環境將有不同程度影響,這項重大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知名《物理化學期刊》。
PM2.5正式學術名稱是「氣膠」,PM2.5則泛指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的氣膠細懸浮微粒。中山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王家蓁透過本土開發的高解析度氣膠紫外光光電子光譜,解析出大氣雲層中的小水滴表層較內層更爲酸性,並進一步研究與PM2.5如何作用。
她發現,當空氣中的一些有機物質細懸浮微粒,如環境中常見的苯酚類物質與小水滴接觸並相溶混合時,其價電子能級結構及氧化還原特性會隨着其所處酸鹼度而改變,對人體及環境恐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研發成果今年1月登上物理化學領域指標性的《物理化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王家蓁舉例,兩個PM2.5濃度相同城市,因着細懸浮微粒來源及成分不同,兩城市居民引發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可能存有極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