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旁蓋世界客博館被酸違和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亞洲矽谷研發中心2棟建物預定地旁的空地上,興建永久性建物「亞洲矽谷IOT展廳」當「世界館」使用,圖爲「亞洲矽谷創新研發中心」建築模擬圖。(市府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2023年在桃園登場,並規畫在亞洲矽谷旁興建副樓當世界館,但疫情持續嚴峻,連綠營黨議員都質疑是未知數。藍營議員更指在最高科技大樓旁蓋客家建築聽起來很「違和」,且1.8億發包已流標卻隻字未提,斥未知數多卻不善用現有場館,浪費民脂民膏、假借客家之名亂花錢。

籲善用現有場館 提備案

民進黨議員陳雅倫率先提出質疑,2023年8月11日至10月15日舉辦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期待可以完美進行,並將活動觸角延伸到北桃園,但因疫情仍是未知數,希望有完整備案。

國民黨議員舒翠玲則說,亞洲矽谷是強調5G、AI最高科技大樓,如今要爲了世客博蓋「副樓」,質疑「難道旁邊是客家圓樓嗎?」她也直言世衛組織估計要到2024年全球纔有可能回到正常生活,未知變數多,應以現有場館規畫。

9月流標 追加預算招標

客家局長黃傅淑香表示,除主展區世界館是新蓋的永久性建物「亞洲矽谷IOT展廳」,展期結束後將交由桃園航空城公司運用,其餘展區都是既有場館,坦言世界館9月中因無廠商投標而流標,研擬追加4000萬預算達2.2億再次公告招標,至於臺灣館則借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所屬的桃園會展中心,她也樂觀看待在疫苗覆蓋率不斷精進下可以正常舉辦,不排除將海外客家人改成線上參展。

桃園總圖10億 市府埋單

另對桃園總圖書館中央補助10億,藍營議員痛批信口開河,講很好聽結果一毛都拿不到,扣除停車場25億由市府全額支應,擔憂造成財政負擔。副市長李憲明解釋,礙於預算法教育部經費只能用於校園,以大水庫理論來論,一樣用於市政建設,且金額更多,並未造成市府財政負擔。

文化局長莊秀美解釋,市長曾率文化局團隊拜會教育部長潘文忠,獲允諾補助「前瞻基礎建設第二期計劃」10億元,還稱可能成爲全臺教育部補助地方蓋圖書館的首例,但礙於預算法,專案經費只能用於校園,教育部有兌現承諾增加教育局設校補助款,市府用於青園國小等新興社區建校,基於市府一體,一樣也能減輕市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