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旁蓋世客博主場館 議員憂違和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亞洲矽谷研發中心2棟建物預定地旁的空地上,興建永久性建物「亞洲矽谷IOT展廳」當「世界館」使用,圖爲「亞洲矽谷創新研發中心」建築模擬圖。(市府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2023年在桃園登場,並規畫在亞洲矽谷旁興建副樓當世界館,但疫情持續嚴峻,藍綠都有議員不看好,藍更批在最高科技大樓旁蓋客家建築聽起來很「違和」,且1.8億發包已流標卻隻字未提,斥未知數多卻不善用現有場館,浪費民脂民膏、假借客家之名亂花錢。

客家局長黃傅淑香表示,除主展區世界館是新蓋的永久性建物「亞洲矽谷IOT展廳」,展期結束後將交由桃園航空城公司運用,其餘展區都是既有場館,坦言世界館9月中因無廠商投標而流標,研擬追加4000萬預算達2.2億再次公告招標,至於臺灣館則借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所屬的桃園會展中心,她也樂觀看待在疫苗覆蓋率不斷精進下可以正常舉辦,會隨時關注疫情趨勢,若持續嚴峻,不排除將海外客家人改成線上參展,會持續滾動式檢討。

民進黨議員陳雅倫率先提出質疑,2023年8月11日至10月15日舉辦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期待可以完美進行,並將活動觸角延伸到北桃園,但因疫情仍是未知數,希望有完整備案。

國民黨議員舒翠玲則說,亞洲矽谷是強調5G、AI最高科技大樓,如今要爲了世客博蓋「副樓」,質疑:「難道旁邊是客家圓樓嗎?」也懷疑建蔽率是否合乎規定,她也提到會展中心原定2023年5月完工,是否得順應世客博辦完才重新裝潢?至於亞洲矽谷則要拚2025年完工,世界館就在旁邊要在2023年先啓動,難保一旁就是工地、工程車頻繁進出,有損「世界」觀感,強調4大前瞻場館都具客家意象,要藉此機會串聯場館推出觀光動線,她也直言世衛組織估計要到2024年全球纔有可能回到正常生活,未知變數多,應以現有場館規畫。

國民黨議員徐玉樹也認爲,高達15億的世客博,客家局工作報告僅用不到1頁,態度隨便,讓客家人失望,強調年初力拚預算過關時高喊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如今卻寥寥幾字草率帶過,看不出前期經費用在何處,要求提供具體規畫。

黃傅淑香強調除副展區會串聯10月23日開館的桃園北區客家會館、11月26日開園的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12底前啓用的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和明年5月前啓用的臺灣客家茶文化館等4大客家前瞻館舍,也會整合桃園既有的藝文館舍當衛星展區,透過閩南、原住民、眷村、新住民、土地公等議題展演客家文化,展現多樣性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