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蒙特梭利NISA評估模式 推動失智症專業照護

【廣編特輯

圖、文/亞東醫院提供

智症患者記憶並非突然消失,而是一點一滴流逝至歸零,患者以及家屬很怕聽到「罹患失智症」,認爲只能聽天由命、任其惡化。輕重度失智症患者其實仍保有記憶與行動能力,在照護上必須花費心思人力,根據國外研究統計發現,失智症患者以小組團聚的方式纔會成功,原因在於照護者必須瞭解失智症患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All about me的概念,得知患者需要(Need)什麼、對什麼感興趣(Interest)、過去擁有什麼專長(Skill)以及現在還保有多少的能力(Ability),也就是「NISA」評估模式,才能知道什麼樣的照護對患者纔是最大幫助。

臺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暨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認爲,雖然目前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根治臨牀多是給予患者補充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等藥物,但初期罹患病症者,透過持續性的多運動、多動腦,使腦部海馬體積會增厚,多存腦本,可以有效地延緩病症惡化,維持住病情。但要如何幫助失智症患者持之以恆,維持症狀多活幾年好命,就要透過NISA評估模式,藉由蒙特梭利式認知悠能來達成。國外的蒙特梭利的認知悠能運用在失智症照護上已發展多年,遍及加拿大澳洲英國美國甚至香港,現在臺灣要跟上腳步,要把概念帶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