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佈24條意見推進“五外聯動”:支持廣深建設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城市、開展未來產業招商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 廣州報道

爲堅定不移推進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塑造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4月9日,廣東印發《關於實施“五外聯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意見》(下稱《意見》)。從2022年廣東提出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到如今以意見形式確定目標與舉措,廣東愈發急切敞開懷抱,融入世界經濟脈絡。

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3萬億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780億美元,均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利用外資連續9年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上,世界500強企業有350家在廣東佈局。在近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介紹,廣東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提質增效,促進外貿新業態發展,鞏固拓展多元國際市場,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在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看來,“《意見》最突出的特點在於聯動,可以看到,我們強調未來需要在聯動的基礎上推進高水平開放,不再是被割裂地提出,而是強調系統性提升開放能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也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稱,廣東以開放著名,但以往可能各部門出臺相關支持開放政策,《意見》通過一個文件,統籌五個面向,以實現聯動效應。“從內在邏輯來看,比如引進外資,肯定就會帶動商品與人才等要素流動,幾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意見》要實現的是支撐各種要素自由流動,我想這就是開放型經濟的應有之義。”陳萬靈說。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意見》從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加快服務外包提質升級、推動外經做優做強、加大引進外智力度5個方面提出了24條意見,指出需要強化聯動效應,強調內部聯繫,以放大“五外聯動”綜合集成效應。

放大產業集羣與跨境電商優勢

產業基礎雄厚,這是廣東連續37年蟬聯外貿第一大省的根基所在。在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上,基於發揮聯動效應思路,《意見》提出全方位支持外貿發展的舉措,首條就強調,需要打造優勢出口產業集羣。

具體來看,廣東分梯度提出目標,強化鞏固提升電子信息、現代輕工紡織等萬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羣,推動智能家電及設備出口邁上萬億元級臺階,培育精密儀器、生物醫藥、新型儲能、現代農業與食品等千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羣。同時,挖掘縣域出口潛力,培育一批億元級特色出口產業。

在夯實產業基礎上,怎麼擴大出口優勢?《意見》關注發展外貿新業態,如提出支持廣州、深圳建設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城市,打造20個“產業集羣+跨境電商”園區,培育10家百億元級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建設500個較大規模海外倉,推動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突破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外貿承壓前行,廣東外貿增速逐漸放緩。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僅實現微增0.3%。在這樣的整體形勢下,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卻成爲一匹“黑馬”逆勢而上。去年,廣東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8433億元,增長25%,約佔全國跨境電商進口總額超三成。

爲何提出支持廣州、深圳建設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城市?看數據,廣州跨境電商規模連年領跑全國,2023年全市跨境電商實現了進出口規模9年增長136倍,進口規模連續9年全國第一。而深圳聚集了跨境電商平臺,深圳機場全貨機航點已達59個,覆蓋北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五大洲,其中跨境電商專線就有9條,通達巴黎、倫敦等地。

去年,商務部提出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依託全國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結合各地的產業稟賦和區位優勢,推動中國產業高水平“走出去”。在陳萬靈看來,《意見》提出打造20個“產業集羣+跨境電商”園區,核心是希望挖掘地方特色產業優勢,以園區的形式爲跨境電商集聚發展打造強大載體。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意見》還從物流體系等配套設施做出相應要求。比如提出,優化粵港貿易通道,提升粵港通關效率。提升海港、空港貨運能力,優化至歐美、東南亞、非洲等海運航線,重點研究提升廣州白雲機場國際貨運航空樞紐能力,適時啓動專業貨運機場可行性研究。

外資擴增量,面向未來產業招商

在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方面,《意見》提出了一系列任務。

作爲製造業強省,《意見》着重強調強化製造業招商引資。緊盯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鏈主招商,引進一批標誌性大項目。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意見》還提到了,圍繞6G、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術、深海空天等產業,開展未來產業招商,招引一批產業變革性項目落地。

自從去年新質生產力被首次提出,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與開年的高質量發展大會都突出強調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制定“路線圖”。陳萬靈介紹,“在全球都在爭搶高端產業的大背景下,廣東提出面向高端產業招商,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廣東產業基礎良好,對這些未來產業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近年來,中國持續傳遞積極加強對外開放的政策取向,具體到廣東,爲鼓勵外商投資,廣東先後出臺“外資十條”、《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關於以製造業爲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今年1-2月,廣東新設立外資企業2982家,同比增長38.1%。

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打造全球超強“磁場”,《意見》提出以園區爲載體,建強招商引資主陣地,做法包括促進經濟開發區擴量提質,新增培育一批省級經濟開發區,推動符合條件的申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水平推進中外合作園區建設,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中韓(惠州)產業園落戶一批高能級雙邊項目,推動一批特色合作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白明看來,廣東堪稱世界製造業中心,在招商引資上,資本看重的往往是綜合性因素,包括產業鏈完善程度、營商環境等,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雄厚產業鏈,還有獨特的制度優勢。爲資本流動掃除障礙,《意見》還提出營造一流投資環境,不斷推進制度型開放。例如,着力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用足用好廣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引導更多外資投向高端服務業等。

《意見》還提出,加快服務外包提質升級、推動外經做優做強以及加大引進外智力度。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隨着近年來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意見》把目光更多放在新興市場上。例如,提出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合作,推動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現代輕工紡織、現代農業與食品等企業在海外及中西部、沿邊地區合理佈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產品、裝備、技術、標準走出去,在產業鏈供應鏈上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