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效實施併購重組
中新經緯1月21日電 廣東省政府網站21日消息,廣東省政府近日發佈《關於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效實施併購重組。
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系,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科技型和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分層分類做好跟蹤輔導,引導企業到合適板塊上市掛牌,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企業到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到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迴歸A股。
完善科技創新股權融資支持政策,建立“股、債、基、期、指”聯動的多層次支撐體系。鼓勵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可轉債、科創債、中小企業支持債,支持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參與做市業務。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效實施併購重組。穩妥有序推進期貨和衍生品創新。鼓勵專業機構設計指數產品,引導資金投向科技型企業。
用好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創業投資減持“反向掛鉤”等退出機制安排。支持廣東省各類國資相關基金份額採取市場化方式確定價格並轉讓交易。建立健全份額轉讓試點與市場監管部門間的變更登記對接機制。大力發展併購基金和二手份額轉讓基金(S基金)。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服務製造強省建設方面,《若干措施》提到,完善支持民營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制,鼓勵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提供增信支持。持續跟蹤民營上市公司經營和風險狀況,依法保護公司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加大清理拖欠賬款工作力度。完善紓困政策體系,支持國有企業、金融機構設立紓困基金,通過債務重組、兼併收購等金融手段,助力民營主體紓困解難。
推動國企集團整合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集中,通過資產重組、吸收合併、跨市場運作盤活資產,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優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機制,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納入經營考覈,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機制,將市值管理水平納入考覈評價,鼓勵通過增持回購提升合理估值水平。
健全資本市場體系,着力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方面,《若干措施》指出,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和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生態體系。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研發上市電力期貨等重大戰略品種,豐富期貨產品體系。加強廣東期現聯動市場體系建設。高質量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與全國股轉系統的對接機制。支持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完善運營機制。
支持頭部券商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投行,鼓勵中小券商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和長期回報水平。推動有條件的廣東省屬企業和地市收購證券公司,加快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平臺。着力吸引境內外證券基金期貨法人機構落戶廣東,支持廣東證券基金期貨法人機構在港澳設立分支機構。鼓勵發展投資顧問業態,推動財富管理行業轉型,支持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支持深圳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
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金融開放,深入推進“深港通”“債券通”,推動“跨境理財通”優化服務並拓展產品範圍,探索跨境“徵信通”。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優化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境內投資及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境外投資試點工作機制,支持港澳金融監管部門審覈註冊的投資機構獲得QFLP試點資格並參與內地私募股權投資。
監管及化解風險方面,《若干措施》還提出,推動上市公司加強現金分紅、回購註銷股票,持續提升投資者回報。引導市場主體運用先行賠付等方式強化投資者權益保護。探索完善證券民事公益訴訟機制。優化投資者索賠訴前調解工作流程。優化訴訟費用制度安排,支持投資者保護機構提起代表人訴訟、股東代位訴訟。推進投資者教育納入廣東國民教育體系。
加大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排查力度,推動形成能救早救和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完善債券違約風險處置機制,穩妥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堅決打擊逃廢債行爲。加強地方投融資和債務管理,加強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堅決防止利用資本市場工具違規舉債。整治私募基金領域突出風險隱患,依法從嚴打擊以私募基金名義違法展業、挪用侵佔私募基金資金等違法犯罪行爲。(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