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巨輪轉身
11月2日,廣汽集團總部在一天之內從廣州CBD珠江新城,搬到了36公里外、毗鄰獅子洋的番禺化龍,拉開了廣汽變革的序幕。
變化,成了廣汽上上下下的主旋律。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每天的上下班通勤時間,變成了3個小時,西裝也換成了工裝,工作全面進入作戰狀態。
番禺化龍是廣汽自主品牌的發源地,現在,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廣汽研究院,以及廣汽旗下的其他公司,在方圓11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3萬多人。
廣汽從總部開始的自我變革,目的就是讓決策靠近前線,到聽得見炮火的地方去,提高效率和反應速度,實現研產供銷統一調度。
11月15日,廣汽在廣州車展上宣佈啓動爲期三年的“番禺行動”,正式公佈了四大舉措、五大改革保障的改革路線圖。
曾慶洪說,這是一場全面的、徹底的改革,廣汽要堅定信念,敢想敢幹,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這家位於南方的車企巨頭,在全球汽車產業百年未有的鉅變中,再次站上改革的潮頭。多少年後回過頭來看,也許有些人會認爲:
它是一個偉大時代的縮影。
過去兩年,汽車行業的競爭發生了三個巨大的變化,讓很多大型車企集團始料不及:
一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市場滲透率比預期提前了十年;二是技術路線發生了深刻轉變,插混市場忽然爆發,純電滯漲;三是合資和自主的競爭格局扭轉,自主份額達到了60%,合資只剩下40%。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帶着高管團隊,對目前形勢進行了深度的剖析,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們無法改變風,那就改變帆,調整帆的角度,以適應新的航程。意思是大環境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
和大部分國內車企集團一樣,在合資主導的大背景下,廣汽過去採用戰略管控模式,自主處於和合資並行的地位,因爲合資沒辦法直接管控,所以自主也延續了間接管理的邏輯。
廣汽此輪重大改革,就對管理模式進行了調整,將自主品牌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轉變爲經營管控。
這種一杆插到底模式的優勢在於,管理層級扁平化,當車企在面對市場變化時,能高效、快速反應。
在市場極度內卷的當下,最緊迫的問題是,想清楚一家車企到底靠什麼驅動?馮興亞的回答很清晰,靠產品。
廣汽的這一輪改革,真正的落腳點是產品。未來三年,廣汽自主品牌將密集推出22款全新車型,其中2025年上市7款,全面覆蓋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
今年廣州車展,廣汽一次性亮相了五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分別是廣汽傳祺S7、埃安UT、昊鉑HL、廣汽本田燁P7、廣汽豐田鉑智3X,讓2.2號廣汽館成爲了廣州車展最熱展館。
接下來,廣汽傳祺將繼續與華爲深入合作,明年推出全新的中高級SUV、MPV和轎車三大系列車型,全部搭載華爲的高階智駕技術;埃安、昊鉑的主力車型將全系搭載廣汽增程技術,純電續航、綜合能耗都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在流程上,過去的模式是產品由研究院拿出來,再放到傳祺、埃安、昊鉑等幾個品牌去銷售,儘管分工明確,但問題是,對消費需求感知最深的市場端和研發端可能脫節。
廣汽改革後,在集團層面成立產品本部,打通從產品定義、開發到上市的全流程。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消費者和產品端需要什麼,研究院就提供什麼。
這類似於很多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模式,一個主體負責產品的全流程,其他部門配合執行。馮興亞認爲,這是廣汽自主打造出批量爆款車型的前提。
業內有句老話,產品強則品牌強,廣汽在這個邏輯下,提出了品牌引領。重塑自主品牌特色,避免品牌、產品趨於同質化:
把廣汽傳祺打造成主流、大氣、高品質的首選,把埃安打造成先進、新潮、高品質的代表,把昊鉑打造成科技、豪華、高品位的代名詞。
產品力的提升,核心在於科技。在廣汽自主研發已經累計投入500億元的基礎上,下一步,廣汽將以第三代星靈電子電氣架構EEA3.0爲基石,快速推出基於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和行業領先的端雲一體大模型多模態交互系統。2025年,保持產品智駕體驗和智駕技術國內領先;2027年,進入全球智駕第一陣營。
馮興亞說,如果單看智駕體驗,廣汽現在已經在第一陣營。三年後進入全球第一陣營,指的是技術、產品層面。
汽車競爭格局的變量也在於科技,車企決戰的時間可能就在未來幾年。相對於歐美車企,中國車企的智能化已經領先,廣汽在已有投入的基礎上,計劃未來三年再投500個“小目標”。
在廣汽原有的自主品牌體系中,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國際三家公司就有三個組織,產品、採購、財務等職能部門都是三個,導致了效率較低、成本較高。
廣汽改革的下一步,首先要精簡職能部門。總部現有職能部門與廣汽研究院、廣汽傳祺、廣汽埃安三家的職能部門和廣汽國際部分職能部門合併,實現自主品牌人財物集中管理。
第二點是要拉通業務部門。整合自主品牌企業的產品、研發、製造、採購、營銷等業務,並提級至總部直接運營,實現自主品牌研產供銷一體化,建立高效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和組織體系。
馮興亞說,該合併的就合併,比如廣汽埃安,在保證獨立的前提下,職能部門要最大程度整合。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是一件得罪人的“苦差事”,大面積動刀,意味着很多職能部門和人員要調整。廣汽的掌舵者,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智慧。
廣汽在過去二十多年裡 ,培養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干將,但紅利往往存在於企業上升期,馮興亞說“如果不改革,就會沒有新發展”這句話,也指每一個員工。
廣汽掌舵者當然清楚,整合歸整合,人才是第一資源。廣汽近期已經在新能源、智能駕駛、國際化、產品設計等領域還引進了多名全球頂尖人才。下一步,在推行“328”人才工程的基礎上,廣汽將實施人才倍增計劃,壯大高水平人才隊伍。
廣汽爲了給改革提供市場化體制保障,接下來還計劃推進集團層面的二次混改,建設更具市場化屬性的汽車集團,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廣汽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進行過多輪改革,比如從“雙百改革”、埃安混改,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轉型。
現在回頭看,每一次改革幾乎都踏中了時代的脈搏。目前廣汽埃安的純電動車銷量全球排第三,如果沒有2017年前後的智能網聯車轉型,就不可能有它的先發優勢。
曾慶洪說,廣汽吃的是產品飯,改革飯。
廣汽此輪改革的信心,還體現在對銷量目標的設定上。廣汽規劃,通過改革,2027年要實現自主品牌佔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外界可能會問,去年廣汽自主的銷量還只有90萬輛,三年實現一倍以上的銷量,廣汽的底氣來自哪裡?
馮興亞確信,新能源車的競爭,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智能化已經成爲消費者購車決策的一個重要理由,現在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過去八年向智能網聯車轉型中,廣汽形成了較明顯的智能化優勢,掌握了從L2到L4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並已具備城市智駕功能批量搭載上車能力。
馮興亞判斷,廣汽智駕超強的競爭力,將形成強大的銷量拉動力,“我們測試了所有的智能車,在體驗上,我們現在就在第一陣營”。
此外,廣汽自主開發的車雲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已在業內率先量產,性能大幅提升。
另一個底氣來源於,廣汽用了幾年時間,基本構建起了能源生態的全產業鏈。具備這一能力的車企,國內不超過兩家。
也就是說,廣汽不僅可以輕鬆控制部件供應的品質,還可以控制成本。比如電池,廣汽旗下有因湃電池,三大自主品牌想要什麼電池,它就提供什麼電池。就算外採,因爲廣汽懂電池技術和生產,也可以把成本打下來。
還有一個競爭高地是電池技術。固態電池被稱爲第二代電池,而廣汽的全固態電池預計2026年裝車。更長遠的佈局是,廣汽已經在研發第三代電池。未來,它可能深刻改變現有的產業競爭和技術路線格局。
時代洪流和汽車產業鉅變,促使了廣汽掀起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它可能不只影響廣汽數十年,而且極有可能導致國有車企集體跟進,影響整個產業格局。
廣汽推動以智能化爲主線的科技進程,正在駛向星辰大海,未來廣闊且宏大。在這場激動人心的航程中,相信每一次自我變革,都會讓廣汽集團這艘巨輪向前行駛一大步。